设为首页 | 简体版 | 繁体版 | 纯文字版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 RSS订阅 | 邮件订阅 | 个性定制
政策法规 > 发展纲要 >

广东省湛江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实施方案(2015-2018年)

(讨论稿)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24 11:45:14     来源:节能循环经济科    【 【打印】【关闭】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为了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提出的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的战略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实现转型发展道路,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

湛江位于我国南大门,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位置,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同时,湛江市也是我国古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港之一,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湛江市争当粤西振兴发展龙头的应有之义,也对湛江市对外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以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和晨鸣林浆纸等重大项目落户湛江为契机,湛江迎来了实现跨越崛起的难得机遇。但谋求后发崛起的湛江,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与湛江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在历史的转折点,湛江选择循环经济模式,以循环经济模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既是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探索,也是对中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大胆实践;以循环经济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培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循环文化,构建循环型社会,大胆先行先试,全方位实现湛江发展模式的脱胎换骨,打造绿色循环低碳新湛江,既是湛江实现跨越式崛起的必然选择和重大历史任务,也体现了湛江以循环经济探索践行美丽中国梦的历史担当。值此跨越崛起的重要机遇期和关键时期,这是湛江提出建设循环城市的更高目标和更严格要求。

 禀承自然意志,留住自然遗产,弘扬文化遗产,在对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进行保护中实现经济增长,是湛江市政府也是湛江人民的持续追求和愿望。按照把湛江建设成为循环城市的总体要求,实现湛江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目标,将湛江市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循环经济示范样板、全国一流的现代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湛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编制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5.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发改办环资〔20103311号);

6.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

7.国家2014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发改环资〔20141290)

8.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1720号);

9.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02020年);

11.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12. 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13.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14.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5. 湛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16.湛江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17.湛江市十二五节能规划;

18.湛江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19.湛江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湛江市十二五清洁生产规划;

21.湛江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22.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23.湛江市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

三、编制期限与范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湛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转型发展需要,确定本《实施方案》规划期限为20142018年。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


   

第一章 湛江市基本情况... 1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

一、区位与行政区划... 1

二、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1

三、产业结构情况... 1

四、产业布局情况... 1

五、社会发展情况... 1

六、发展定位与优势... 1

第二节 创建地区资源环境基本情况... 1

一、资源情况... 1

二、环境情况... 1

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1

四、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1

五、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

六、节能减排情况... 1

第二章 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 1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1

一、建立湛江市循环经济管理与工作机制... 1

二、加强规划指导... 1

三、完善政策引领... 1

第二节 有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与主要做法... 1

一、垦区工农复合模式... 1

二、圈区管理+金融聚合再生资源粤西模式... 1

三、林浆纸一体化模式... 1

四、生物质+光伏新能源模式... 1

第三节 循环经济工作成效... 1

一、资源减量化和固废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1

二、环境污染防治取得显著业绩... 1

三、初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1

第四节 存在问题与不利条件... 1

第三章 有关示范试点和规划等落实进展... 1

第一节 总体情况... 1

第二节 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1

一、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有序推进... 1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初步建成... 1

三、清洁生产成效显著... 1

四、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建成... 1

第四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创建目标... 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

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1

二、坚持特色发展的原则... 1

三、坚持技术创新支撑原则... 1

四、坚持港产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原则... 1

五、坚持存量循环化改造和增量循环化构建相结合原则... 1

六、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原则... 1

第三节 创建目标... 1

一、总体目标... 1

二、具体指标目标... 1

第五章 创建示范市的主要任务... 1

第一节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1

一、推进产业集聚布局优化和园区循环化改造... 1

二、发展循环型工业,构建完善工业循环产业链... 1

三、构建完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体系... 1

四、发展循环型农业,构建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

五、推进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构建生态友好服务业体系... 1

第二节 发展循环型流通,健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1

一、推进流通循环化转型... 1

二、构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1

三、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 1

四、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1

五、深化生产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1

第三节 普及绿色消费模式,培育循环文化... 1

一、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和节约意识... 1

二、推广绿色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品... 1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1

四、建设节约型政府... 1

五、培育循环经济文化... 1

第四节 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循环化,建设绿色湛江... 1

一、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 1

二、促进土地集约开发利用... 1

三、完善城镇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1

四、探索绿色交通和绿色出行... 1

五、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1

第五节 主要任务汇总分析... 1

一、现实基础与目标差距... 1

二、完成目标差距的可行性简要分析... 1

第六章 重点支撑项目及建设安排... 1

第一节 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 1

一、高炉矿渣高值化资源化利用项目... 1

二、废机油资源化利用生产润滑油项目... 1

三、年产10万吨橡胶粉改性沥青项目... 1

四、高科技节能环保再生TGB项目... 1

五、晨鸣纸业新型墙材项目... 1

六、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循环经济项目... 1

七、电极废料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 1

八、煤焦油废料生产高软化沥青循环经济项目... 1

九、用生产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产生的废料生产冶金高纯增碳... 1

十、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 1

第二节 工农复合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完善工程和重点项目... 1

一、制糖废水循环利用工程... 1

二、糖蜜制酒精联产制沼气项目... 1

三、广垦糖业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 1

四、冷链物流与冷库中心项目... 1

五、利用林业废弃物生产高密度板材项目... 1

六、晨鸣林浆纸林业三剩物气化炉替代重油利用项... 1

七、废旧地膜回收循环利用项目... 1

八、农垦区生态旅游项目... 1

第三节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和重点项... 1

一、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1

二、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项目... 1

三、2000头肉牛养殖项目... 1

四、秸秆和蔬菜种植废弃物加工青贮饲料项目... 1

五、广垦糖业集团甘蔗良种培育体系建设项目... 1

第四节  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和社会建设工程及重点项目... 1

一、湛江市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 1

二、餐厨垃圾分类及收集项目... 1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1

五、城市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项目... 1

六、60万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 1

七、湛江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项目... 1

八、广东粤西再生资源海关监管场所项目... 1

九、循环型示范社区和美丽社区建设项目... 1

十、循环型村镇美丽乡村建设... 1

十一、路灯节能改造和城市道路照明节能降耗项目... 1

第五节 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 1

一、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1

二、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1

三、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平台... 1

第六节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其他项目... 1

第七章 管理保障措施... 1

第一节 组织保障... 1

第二 制度保障... 1

一、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 1

二、完善循环经济地方配套规章制度... 1

三、健全循环经济监管体... 1

第三节 政策保障... 1

一、土地优惠政策... 1

二、投资与财税优惠政策... 1

三、金融支持政策... 1

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1

第四节 技术保障... 1

一、建立循环经济科技平台... 1

二、健全循环经济信息体系... 1

第五节 宣传保障... 1

第八章 示范创建后的进一步提升措施... 1

一、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 1

二、总结典型模式,分类示范推广... 1

三、加强动态监管,持续常态创建... 1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循环效率... 1

五、加强制度创新,培育良好环境... 1


第一章 湛江市基本情况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区位与行政区划

(一)地理区位

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粤桂琼三省交汇处,位于北纬20°07'~21°57'、东经109°41'~110°58'之间,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北靠大西南,位于环北部湾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大西南出海主要通道,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运输距离最短的城市,更是是中国西南经济区走向海洋、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最佳海上桥头堡。


      1-1 湛江市地理区位示意图   

(二)行政区划

2013年末,湛江全市陆域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0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2023.6公里,人口密度为536/平方公里。

目前湛江市下辖2县:遂溪县、徐闻县,代管3个县级市: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全市建制有82个镇、2个乡、37个街道办事处、1500个村民委员会、299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市辖区包括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东海岛)。

1-2:湛江市地图

1-12013年湛江市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单位:个)

 

土地总面积(k㎡)

乡镇

街道办事处

村民委员会

社区居委会

合计

市区

1703.3

9

9

25

203

95

其中

赤坎

8

13

25

霞山

10

32

38

坡头

5

5

2

58

8

麻章

3

3

65

9

开发区(含东海岛)

1

1

5

35

15

吴川市

870.1

10

10

5

141

53

徐闻县

1979.6

14

12

2

1

173

25

雷州市

3709.3

18

18

3

418

53

遂溪县

2131.6

15

15

229

25

廉江市

2866.8

18

18

3

336

48

全市

13260.8

84

82

2

37

1500

299

(三)自然条件

湛江市陆地主要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是海拔100以下的台地,平均海拔约35。北部廉江市为丘陵,以双峰嶂(382)为最高点,其余海拔3080米之间;中部遂溪县隆起螺岗岭(232)高顶,其余为海拔2040米的浅海沉积台地;南部雷州市、徐闻县隆起石峁岭(259)、石板岭(245)两个高顶,其余为海拔2660米的台地、盆地;东部吴川市鉴江下游和沿海多为海拔-1.520米台地和滩涂。市区为滨海平原,台地和火山岛环境,中间海湾形成分叉形溺谷,为天然深水航道。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66.0%,丘陵占30.6%,山区占3.4%

二、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湛江市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全市生产总值(GDP)由2011年的1700.2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060.01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1.44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14.33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24.24亿元,增长13.2%人均GDP达到28859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4660美元。2009-2013年经济增长情况见图1-3所示。

1-3:湛江市2009-2013GDP及其增速

2013年,湛江市经济总量在广东全省的排名从第九位上升到第八位。但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1-4:广东省2013年前十位地区GDP

2013年,湛江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573.3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公共财政收入10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税收收入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市公共财政支出252.92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71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10737元,比上年增长12.3%

三、产业结构情况

十二五期间,湛江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0.241.838 .0调整为2013年的20.539.540.02009-2013年湛江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如图1-5所示。但就目前产业发展状况来说,工业化处于由起步向中期过渡阶段,传统工业仍起主导作用,石化、钢铁产业带动作用仍未充分体现;以农产品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占有较大比重。

1-52009-2013年湛江市三产比例

现代农业稳健发展。2013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19亿元,比上年增长6.3%。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8家。建成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4.96万亩;海洋产业总产值1308.4亿元,增长12.6%。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获得批准,国家级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使用。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7个,完成4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近几年来,湛江市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2013年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419.80亿元,同比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5.9亿元,同比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59.51亿元,同比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05.0%,实现利税总额232.7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101.56亿元,同比下降9.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256.83亿元,同比增长25.3%;重工业增加值402.69亿元,同比增长9.7%

近年来,湛江重点发展临港石化、电力、造纸、机械等产业,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及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六大支柱产业。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支柱产业各产业年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年实现产值145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9%。建成威立电缆、德利化油器、半岛科技、华思科技、华海结晶果糖等项目,中海油80万吨重交沥青技改项目动工,15万吨中能酒精燃料乙醇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6家,其中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1家。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增加值824.2亿元、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7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中,以物流和贸易流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亮点。民航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达到70.5万人次,增长36.4%。银信物流一期建成,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首期基本完工,举办全国农产品流通跨区域投资促进与品牌推介活动;海田物流产业园挂牌,东盟城动工。

四、产业布局情况

湛江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全市初步形成三二一圈层式产业布局结构,各县(市、区)产业错位发展。

中心城区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三旧改造和城市中心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开展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现旧城区改建和转型升级的规划要求。市区借助两大项目落户的契机,努力调整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一批工业企业外迁东海岛,在中心城区打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高端第三产业;在东海岛建设重化工业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在城市近郊的重点镇,如官渡、龙头、太平等镇打造工业集聚区;在城市外围及远郊区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等第一产业的集聚地。城市初步形成由内到外的三二一圈层式产业布局。

农业布局特色鲜明。近年来,湛江作为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围绕构建六大农业产业链,按照东优、北特、中聚、南专四大组团发展方向,产业优化看东部、产品特色看北部、规模经营看中部、热带优势看南部的格局,抓好农业基地建设,已建起粮食、糖蔗、花生、外运菜、水果、速生丰产林、红树林、热带作物、南药、花卉、雷州黄牛、徐闻山羊、对虾、珍珠、鲍鱼、牡蛎、扇贝等各具特色的商品基地。湛江是全国四大糖业基地之一,徐闻县被誉为菠萝之乡,雷州市被国家命名为芒果之乡,廉江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橙之乡"。湛江农垦是湛江农业的龙头企业。农垦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拥有土地面积172万亩,蔗糖、橡胶是农垦区两大支柱产业。垦区建立了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甘蔗)和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甘蔗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剑麻种植、加工、出口基地。

产业园区多层次集聚效应显现。湛江全市现有11个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6个,经省政府认定的产业转移园3个。其中,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东海岛的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该园区位于东海岛东北部及岛北面中部,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围绕广钢环保迁建项目建设,大力建设临港钢铁产业带,对直接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产业、钢铁生产供应链及延伸产业、钢铁产业链延伸的关联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未来主导产业是钢铁和石化产业。同时,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还规划建设了坡头官渡、遂溪白坭坡、雷州沈塘等一批产业集聚区。截止20146月,全市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25.8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63.69平方公里,园区开发率已达到50.6%。湛江开发区(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东海岛钢铁配套产业园区扩至3000亩,完成工业投资55.8亿元,居全省首位。

各区县产业错位发展。位于开发区的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形成造纸、制药、水海产品加工等产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未来着力发展钢铁、石化、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循环经济等五大产业,致力打造现代化的临港钢铁基地,成为湛江大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霞山区重点发展城市商贸商务和城市休闲旅游业。赤坎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等三大产业。麻章区是太平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聚区,主导造纸产业,依托晨鸣纸业重点引进制浆造纸、建筑材料、印刷包装、家具制造等项目,此外也将大力发展商贸仓储物流、休闲旅游、科教等三大产业。坡头区发展家电制造、现代服务业、滨海休闲旅游和海洋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遂溪县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化工、钢铁石化配套、新能源、养老休闲度假、现代物流六大产业,廉江市重点发展家居制造、钢铁配套、电子制造、新材料、临港工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六大产业,该工业大市承担着把湛江建成北部湾重要城市的桥头堡任务,其中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是湛江市首家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也是廉江市90平方公里一园三区工业大平台的主要园区。吴川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六大传统产业,发展钢铁石化配套、机电制造、生态休闲与文化观光旅游业等四大产业,打造中国羽绒之乡、中国塑料鞋之乡、中国月饼之乡和全国废旧物资集散基地四大品牌。

五、社会发展情况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6.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23万人,乡村人口436.48万人。

民生事业日益改善2013年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71.4元,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89元,增长11.8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0%,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市财政社会民生投入177.4亿元,增支20.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70.2%。建成保障房3285套,完成1万户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改造和20条贫困村640户整村搬迁。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万人。全面发行社会保障卡,实现医保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验在全国推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深入实施,104条行政村、14.1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50条。创建教育强区2个,强镇(街)35个。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湛江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程。南柳河整治完成6.3公里河道截污清淤和生态护坡建设;完成赤坎水库综合整治,建成7.2公里环湖绿道,瑞云湖生态公园建成开放;鹤地水库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初显。城市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前列。廉江开发区、石角两间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东海岛、坡头两间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86.7%。完成造林20.2万亩,森林覆盖率29.5%。开展生态文明区城镇村创建行动,新增国家级生态镇3个。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湛高铁茂湛段建成通车,完成湛江机场、火车西站升级改造。完成广湛高速官渡出入口立交和90.8公里省道路面改造,基本建成东海岛疏港公路和省道285线吴川龙首至市区段,基本完成环半岛一级公路徐闻段10公里征拆清表和路基工程。湛江港霞山港区30万吨级散货码头竣工,宝满港区8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建成通水。电网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6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六、发展定位与优势

(一)发展定位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湛江市被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海通道纵轴的南端和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

20137月广东省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中,湛江被确立为粤西地区中心城市,同时《决定》对湛江作出了全新的定位: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广东对接东盟的先行区、粤西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强的现代港口城市四大定位。

(二)发展优势

湛江市具有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后发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能源重化产业集聚优势等诸多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从区位条件看,湛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运输距离最短、成本低的口岸,是广东对接东盟的先行区,处于联通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位置。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湛江作为西南进出海主通道的作用将全面发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湛江成为我国连接东盟各国的最佳海上桥头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湛江作为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口岸城市,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港口优势。湛江海岸线长达1243.7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长的33%。湛江港湾众多,建港条件优越,深水良港的优势更加突出,是西南沿海港口群中唯一的一个超亿吨的大港。也是是我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港口是湛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近几年来湛江市依托港口优势引进了钢铁、石化、造纸等重大工业和商贸物流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党中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部署,湛江必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3、后发优势。湛江地处粤西北,相对于广东省其他先行发展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另一方面,与高度开发的地区相比,湛江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也为湛江今后的发展留有大量可开发空间,经济发展后发优势明显。

4、环境优势。湛江市是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生态完整性保持在较高水平,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2003年以来,空气质量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排前3名,是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PM2.5平均值33.30,排名全国第四优,仅次于拉萨、三亚和海口,这是广东唯一进入全国十强的城市。近两年来,湛江市先后完成了243公里岸线面积达185.5平方公里的港湾清障,让湛江湾重归自然、再现美丽;完成了北桥河、南柳河等22条市区河渠及九洲江、鉴江等流域综合整治,让岸变绿、水变清、景变美;完成了沿海防护林生态修复和景观林带建设工程,荣获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称号。截至2013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76%,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前四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3平方米,市民每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达一个小公园或者小绿地;市区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第一,获评全国最佳洗肺城市。

5、政策优势。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后,国务院又批准实施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进粤东、西两翼沿海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突出强调湛江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和广东重要增长极的地位作用。特别是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湛江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获得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中,湛江更是被赋予了建设对接东盟的先行区、南海战略的桥头堡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的地位。

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赋予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重大使命,把产业适度重型化重点放在湛江,支持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钢铁、炼化两大产业项目,为湛江发展注入了最强大的动力。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双转移战略,出台了《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湛江市被赋予粤西地区中心城市的重任,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作为全省海洋资源第一大市,湛江可以凭借政策的联动叠加效应实现跨越式发展。

6、能源重化产业集聚优势。新时期湛江主动响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号召,推动钢铁、石化两大项目落户区内。按照钢铁项目建设规划,钢铁基地计划投资690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700亿元,同时带动17大类200多个产业链项目建设,拉动配套产业投资1000亿元,产值超过2000亿元。石化项目总投资60亿美元,后续产业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也将达到数百亿元。同时,大钢铁、大石化项目的入驻有助于争取到广东省乃至国家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向湛江转移,为促进湛江加速实现由农业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迈进步伐,得到国家和广东省全力的政策支持,成为广东省经济新的增长极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节 创建地区资源环境基本情况

一、资源情况

(一)土地资源

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32.61万公顷。2012年全市农业用地面积约为93.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3%;建设用地17.2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其他用地22.1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7%

湛江市土地资源总体丰富,但农用地比重大,占70%以上,旱地多,用地效益较低;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较分散、聚集程度不高,节约用地的迫切性较高。

(二)水资源

湛江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季节不均和区域不均现象较为严重,总体位于严重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境内河流众多。根据2010年数据,湛江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9.9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0.03亿m3, 两者的重复量为27.13亿m3,同时湛江市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97.37亿m3 , 由此湛江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0.17亿m3

虽然湛江多年平均的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湛江市三面环海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性导致了湛江市水资源供应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冬末春初干旱缺水情况经常出现, 湛江市已成为广东省干旱最严重的地区,需要加强节水工作。

(三)矿产资源

湛江市矿产资源较丰富。截止2007年底,湛江市已发现矿产42种,矿产地337处,其中经过地质工作探明有一定资源储量的矿产34种,矿产地319处,在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15种,水气矿产2种。储量规模达到大型的有46处,中型的46处。优势矿产有滨海稀有稀土砂矿、玻璃用砂、银矿、水晶、高岭土、泥炭、硅藻土、玄武岩、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南海石油及天然气等13种。

湛江市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地下热水、煤、油页岩等,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南海西部海域是我国海上石油天然气主要产区之一,目前北部湾已探明石油储量接近5000万吨,远景储量预计可超过1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000亿立方米,已圈定油、气田10余个。

湛江市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的丰富是相对而言,尤其是未来随着钢铁和石化两大产业大项目落户,市域资源显然严重不足,将主要依赖外部资源有其是进口资源。

(四)热带生态系统

湛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典型的热带生态区域之一, 生态系统完整性高。海洋(海岛)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建成了以沿海防护林体系、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体系。辖区243公里岸线上面积达185.5平方公里的港湾,北桥河和南柳河等22条市区河渠及九洲江、鉴江等流域等,近年经过整治后环境日益优良。湛江红树林则是北回归线以南热带红树林生态分布带中面积最大的一块,能够净化海水、防风减灾减赤潮、维持沿海生态平衡,同时也为南中国沿海濒危鸟类的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繁衍地。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近年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湛江市生态系统受到的冲击日益明显。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覆盖面积和物种数量逐渐减少;大面积人工纯林的发展使得森林的水源涵养、保护水土、改善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沿海高位池养殖的迅速推广,使连片木麻黄林带日益呈现破碎化趋势。今后要统筹协调开展湛江热带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使湛江市热带生态系统为当地提供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容量,为当地居民休养生息和发展生态旅游提供条件。

二、环境情况

(一)大气环境

十一五以来,湛江市继续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市区多家重点企业和饮食行业实施油改气工程,近200LNG环保型公交车、40多辆小公交、1000多辆油气双用燃料出租车投入营运。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全面展开,全市共有18125辆机动车申领了环保分类标志。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和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工作也有序开展

2013年湛江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分别为242天、118天,轻微污染的天数为3天,全年优良率为99.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分别为0.013微克/立方米和0.014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为0.049微克/立方米,符合二级标准。降尘浓度2.13/平方千米·月,低于广东省8吨平方千米·月的标准限值。空气污染指数分析显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可吸入颗粒物。2013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5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970万吨。

(二)水环境

湛江市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5600多万元,治理了鉴江、九州江、南渡河三大水系。每年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15个。市区开展城市河段综合整治工程7项。编制实施《湛江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扎实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

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2013年全市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均为100%。主要江河省控、市控断面水质良好,20135条主要江河的8个常规监测断面中,类水质1个,水质6个,劣类水质1个。受到监测的两个湖库中,湖光岩湖水质为类,水质优;鹤地水库水质为类,水质良好,总磷超标;两个湖库均属于中营养状态。入海河口水质均达到类,水质良好。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全部符合其相应水质功能要求。但是酸雨情势不容忽视,2013PH值年均值5.36,酸雨频率14.0%,酸雨程度和频率均高于去年。与上年相比,多年来湛江市酸雨情势有增加趋势。2013年,全市COD排放量为9.560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172万吨。

(三)废弃物排放及治理

目前,湛江市共有338家企业列入2013年环境统计数据库,其中25家为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大型重点污染源企业有晨鸣纸业、东兴公司、湛化公司、湛江电厂、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新中美公司和官渡工业园区企业等,主要来自造纸、石油、化工、热电等行业。

1、工业废气排放及治理

湛江市工业废气排放源主要是冶金、石油、化工、电力、水泥等行业企业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十一五以来,湛江市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污染总量控制;关停重污染项目,淘汰落后水泥熟料、造纸和印染产能;湛江电力有限公司完成了4台机组脱硫改造和2台机组脱硝治理工程,脱硫率达到80%以上;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测和有效监管。2013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1093.8亿标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2877.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7043.5吨,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9892吨,今后随着湛江市钢铁石化基地等大型重化工项目的建设,工业废气将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全过程减少工业废气和污染物排放。

2、工业和养殖废水排放及治理

目前,湛江市工业废水源主要是石油化工、制浆造纸、糖业等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的企业;农业废水源主要是畜禽养殖业。近年来,湛江市积极推动企业工业废水处理,仅2013年就完成工业废水治理项目16个。2013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6204.5583万吨,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377.0550吨、氨氮排放量455.77吨。养殖废水则通过干清粪+粪便农业利用及污水厌氧+好氧+深度处理,使COD去除率达到86%,氮氨去除率达到50%,仅2013年就新增了存栏近3万头规模猪场的粪污处理能力。工业和养殖废水治理使湛江市水污染问题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未来随着钢铁石化基地项目的建设运行和工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废水和水污染排放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大。必须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和养殖废水处理的力度,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实现污水和水污染物的减排。

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

近年来湛江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量均持续增加。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测算,2013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量约266.492万吨,主要为固体粉煤灰、炉渣、尾矿、磷石膏、脱硫石膏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约3.5万吨;综合利用量达256.83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6.4%(详见表12和表13)。

1-22013年湛江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情况

单位:万吨

产生量

综合利用量

综合利用率

处置量

贮存量

排放量

266.492

256.833

96.4%

9.235

1.184

0.0788

1-32013年湛江市重点工业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情况 

废弃物名称

小计

粉煤灰

炉渣

尾矿

磷石膏

脱硫石膏

产生量(万吨)

239.483

90.627

46.488

32.231

39.949

30.188

综合利用量(万吨)

235.724

88.019

45.483

32.231

39.848

30.143

综合利用率

98.4%

97.12%

97.84%

100%

97.70%

99.85%

4、餐厨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

截止目前,湛江市共有餐厨废弃物处理企业3家,分别为湛江市湛茂非金属废料加工处理有限公司,主要处理饮食业产生的食物加工废物和废弃食物及植物油加工厂产生的残渣(HY05),生产能力为年生产废油脂3000吨、堆肥原料10000吨;湛江市赤坎区福丰润滑油脂加工厂,年加工餐厨废物油脂1200吨;湛江市绿城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收集、贮存、处理和处置餐厨废弃物,拥有植物油加工残渣处理生产线和餐厨废物处理利用设施,主要为年处理3万吨饮食业产生的食物加工废物和废弃食物、年处理4万吨植物油加工产生的残渣、豆油皂角和年处理3万吨植物油加工产生的废白土。

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一)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湛江市已有10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达到53.3万吨。其中一县一厂(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共5个,污水处理能力达 15万吨/日;市区污水处理厂共4个,污水处理能力达38万吨/日;镇级污水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能力 0.3万吨/日。东海岛(3万吨/日,厂区已建成)、开发区平乐(4.9万吨/日)、赤坎三期(5万吨/日)等3个新增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正加紧建设,届时将新增25.8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首期为15.8万吨/日)。在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湛江市将进一步完善市、县城区截污管网,并推动22个乡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这些项目实施将大大提高湛江市污水处理和减排能力,对改善水环境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湛江市市区常住人口109.3万人,2013年市区产生生活垃圾约850吨/日,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0.21万吨,处理方式主要为卫生填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低,垃圾中转设施不够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作,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的模式尚未形成。

四、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一)土地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未来随着湛江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在其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迈进广东经济发展第二梯队的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湛江市的土地资源支撑能力将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用地尤其是规模化农用地的需求将日益增大,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加快,宜居湛江的建设将限制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维持生态规模等。

根据《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471765公顷以上,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415694公顷以上,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83100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要控制在126700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240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控制在113平方米以内,生态用地比例不低于15%

在这种情况下,湛江市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有效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护改善农田环境;开展三旧改造,盘活闲置土地,挖潜低效用地,高效集约利用现有建设用地;调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土地资源产出水平,节约集约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划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着力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推进绿化隔离带、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建设;从而有效克服产生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冲突,使土地资源能够充分支撑湛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水资源承载能力

湛江市水资源供给和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季节性波动大,冬末春初干旱缺水情况经常出现。二是水资源供水量和利用率不高。湛江市目前仅有大型水库3宗、中型水库19, 在主要江河上蓄水、引水、提水等设施不完善, 水资源调蓄能力不强。三是水质逐年恶化。鹤地水库和赤坎水库是湛江城区地表水源。由于受到鹤地水库上游九洲江及入库口区域周边工业、生活、农业,尤其是大量养殖猪场污废水的排入,导致水九洲江入库河口区域水质无法达到类水质目标。赤坎水库水质下降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四是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低,鹤地水库及青年运河、鉴江两大水系大量的地表水通过泄洪或者地表径流的形式流走。五是地下水开采过度。湛江地下水的供水量占全市供水总量的27%以上,由于连续超采,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加之地面沉降的不断发展,导致海水入侵发生。六是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大。农业用水量占全年水资源量的7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渠道不完善、灌溉技术不先进, 致使水资源大量浪费。

近年来, 随着湛江市工业快速兴起、城镇化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全面开展,全市需水逐渐增加,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2%。随着钢铁基地、中科炼化等一大批大型工业入驻湛江,湛江市经济必将进入提速发展期,如果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减少水环境污染,那么湛江市的季节性、工程性和水质性水资源供给压力必将日益加大。

2013年湛江市总用水量为27.275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874 亿立方米,工业用水2.13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8.996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81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132.4立方米/万元,水资源产出率为75.5/吨;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0.3。在目前的水资源消耗强度下,如果湛江市经济快速发展,未来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5.3%2018GDP达到4197.74亿元(2010年不变价),那么在2013年水耗水平下,2018年的用水量为55.58亿立方米,将对湛江市水资源供给产生巨大的压力。需在积极开展供水建设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水措施,开展最严格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推广中水回用,积极鼓励节水减耗;通过多种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和增加替代水源,使湛江市的水资源产出水平进一步提高,万元GDP用水量进一步下降,与2013年水资源消耗和产出水平相比,使湛江市水资源产出率在2018年比2013年增加20.0%,达到90.63/立方米,万元GDP水耗达到110.34立方米/万元;使2018年湛江市的用水总量控制46.32亿元,需实现节水量9.26亿立方米。

1-4:湛江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项目

2013年实际

2018年目标

水资源产出率(元/立方米)

75.5

90.63

万元GDP水耗(立方米/万元)

132.4

110.34

用水量(亿立方米)

27.28

43.76

与当地可供量的缺口(亿立方米)

2013年水耗水平下,2018年用水量为55.58亿立方米;与2013年水资源耗水相比需实现节水9.26亿立方米。

(三)矿产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湛江市矿产资源有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等四种。本节将分析后三种矿产资源支撑能力;能源矿产支撑能力分析并入下节能源支撑能力分析

湛江市国土资源局对境内矿产资源开展开发利用总量调控。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市内矿产资源形势及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将规划开采的矿产资源按矿种划分为鼓励、限制、禁止开采三类。湛江市鼓励开采的矿产包括铁、锌、银、钛等金属矿产;限制开采的矿产包括水泥用灰岩、高岭土、石油、天然气、玄武岩、陶瓷土、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玻璃用砂、萤石、水晶、冶金用白云岩、砖瓦粘土、滨海及河流砂矿等非金属矿产,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禁止开采矿产包括煤和油页岩等能源矿产。下表为湛江市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水气资源开采总量调控指标。

1-5:主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指标

序号

调控矿种

计量单位

2010

2015

属性

1

 

50

约束性

2

高岭土

万吨

150

200

预期性

3

玻璃用砂

万吨

70

100

4

饰面用花岗岩

万吨

25

30

5

建筑用砂

万吨

40

50

6

砖瓦用粘土

万吨

200

180

7

水泥用灰岩

万吨

200

250

8

玄武岩

万吨

180

200

9

建筑用花岗岩

万立方米

290

400

10

地下热水

万吨

120

150

11

矿泉水

万吨

20

30

1、金属矿产资源支撑能力

金属矿产是湛江市鼓励开采的矿产资源。根据湛江市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计划,未来铁矿需求量大。湛江1000万吨钢铁基地预计到2015年在东海岛建成投产,到时每年铁矿石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吨。本市铁矿均为小型,多属贫铁,目前保有储量仅有600万吨左右,可采部分不足200万吨。不过,湛江钢铁基地所在地东海岛拥有6.5公里深水岸线,且是国内距离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最近之处,因此铁矿资源有充分的支撑能力和成本优势。

金银矿是湛江市优势矿产,有银矿产地1处,金矿产地9处。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于地方小型开采,但是存在资源短缺现象。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锆英石主要以海滨冲积砂矿形式产出,储量丰富,总储量572万吨,规模可达到大型,有用矿物含量高,可选性能良好,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于组建大型矿山开采。雷州半岛东海岸稀有稀土滨海砂矿(钛铁矿、独居石、锆英石、磷钇矿)总储量572万吨,因主要赋存在海岸带,不允许大量开采。

2、非金属矿产资源支撑能力

湛江市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高岭土、玻璃用砂、硅藻土、膨润土、石墨、水晶、水泥用灰岩、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及玄武岩等。高岭土、泥炭、硅藻土是优势矿产,总资源储量大。玻璃用砂、膨润土、花岗岩储量大,开采条件好。水泥用灰岩总储量大,但开采条件较差。玄武岩和凝灰岩分布广泛,其中玄武岩一般可达到铸石原料要求。湛江市非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能够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各类需求。不过,涂料级高岭土、花岗岩、玄武岩等开采量不断扩大,保有储量消耗速度加快,需要加强远景矿产勘查,解决后备基地不足的状况。

3、水气资源支撑能力

矿泉水是湛江市优势矿产,储量丰富,全市饮用天然矿泉水允许开采量752.45万吨/年(按近2.06万吨/日)。

总体上,湛江市矿产资源呈现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具有一批优势矿产,但少数矿产资源如煤、铁、铜、金、银、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蛇纹石等存在资源短缺现象;涂料级高岭土、花岗岩、玄武岩等开采量不断扩大,保有储量消耗速度加快,新增储量不足;一些矿产资源贫矿多,共生伴生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未来,湛江市需要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矿业开发循环经济发展,使矿产资源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主要措施有:推广安全高效的采选技术,贯彻落实国家三率指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方针,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和废水再利用。

(四)能源支撑能力分析

湛江市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电力为主,电力则以热电为主,水电为辅;呈现总量增长快、工业占比大的特征,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消费量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2013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980.46万吨标准煤,其中电力消费总量为981609万千瓦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653865吨标准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电力消费总量为483023万千瓦时,原煤6616397吨,汽油4826吨,柴油33263吨,煤油113吨。万元GDP能耗为0.506吨标煤/万元,能源产出率为19857.0/吨。2013年湛江市生物质发电达到了68998.86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市电力消费的7%

煤炭——目前湛江市每年对煤炭需求量约1000万吨。预测煤炭20151100万吨,20201200万吨。目前湛江市的煤矿已全部关闭,所有煤炭全需外购。以前广东省的煤炭一直靠西煤东调北煤南运来调配资源。近年来由于我国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的导向性调整和广东省在我国距离国际主要煤炭出口国的运输航线最短的地理优势,导致进口煤炭价格有时低于国内煤价,所以外贸进口煤成为广东省煤炭市场的重要供给来源。煤炭资源保障充分。

石油和天然气——湛江市西部海域北部湾已探明石油储量接近5000万吨,远景储量预计可超过1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000亿立方米,已圈定油、气田10余个。海上石油、天然气均属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管理,由国家统一调配。湛江市当地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有充分的资源保障。

电力资源——2013年,湛江市电力消费达到981609万千瓦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电力消费总量483023万千瓦时。目前,湛江所需电力除西电东送外,主要由湛江发电厂、湛江调顺发电厂供给。目前,湛江电厂正在开展环保迁建工作,大唐电厂、京信电力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京能火电前期工作也如期推进,湛江钢铁基地也将建成自备电厂1号机组,500千伏东海岛输变电等项目正在实施。因此,在供给方湛江市的电力供给有充分保障。在消费方,湛江未来的产业发展决定了工业企业用能高,必须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上努力,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有效节电措施,提高用电用能效益,开展全社会节能用电。

生物质发电——湛江及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农林废弃物资源,主要有秸秆、甘蔗叶、树叶片、皮壳、树枝、树皮、林业加工废弃物等,数量巨大。湛江市于2010年开工建设了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50MW直燃生物质发电机组,两台机组分别于20118月和201111月投产,是目前全国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厂。两台机组年消耗生物质发电燃料约83.41万吨,年设计发电量60000万千瓦时,占湛江市年电力消费量的6.11%

未来随着湛江市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将不断加大。如果未来五年湛江市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5.3%,使2018GDP达到4197.74亿元(2010年不变价),在2013年能耗强度下,2018年湛江市的全年能耗将达到2114.0万吨标煤。根据广东省要求,十二五期末湛江市万元GDP能源必须下降17.0%,从2010年的0.57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0.475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价)。如果在规划期内按此下降幅度,2018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3年下降17.0%,达到0.4130吨标煤/万元,全市总能耗将达到1733.5万吨标煤;与2013年水平下的能耗相比,2018年需实现节能380.5万吨标煤。需要升级全市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结构节能、工程节能和社会节能实现。

1-6:湛江市能源承载能力分析

2013

2018

总能耗(万吨标煤)

1037.4

2013年水平下的能耗(万吨标煤)

2114.0

万元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0.5036

2018年万元GDP能耗目标(吨标煤/万元)

0.4130

能源产出率(元/吨标煤)

19857.0

2018年能源产出率目标(元/吨标煤)

24215.9

2018年目标能耗(万吨标煤)

1733.5

2013年水平相比需节能(万吨标煤)

380.5

五、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一)大气环境承载能力

十一五以来,湛江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根据湛江市产业发展趋势,尤其是钢铁基地和中科炼化两大重化工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增加未来大气环境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为此,广东省已经做了统一安排,将全省累计淘汰的1614万吨粗钢产能减量置换建设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同时还预留了一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增量。虽然未来湛江市大气污染物减排压力较大,但是通过有效治理,仍能满足广东省的减排任务。根据本实施方案对2018年设定的污染物控制目标,2018年与2013年相比所需要的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见下表。

1-7:湛江市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2013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年)

2.550

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年)

2.970

2018年的控制目标

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3.27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3.49

需要实现的减排量

二氧化硫(万吨/年)

+0.72

氮氧化物(万吨/年)

+0.52

(二)水环境承载能力

目前,湛江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湛江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不进一步采取循环经济措施、升级产业结构,将对全市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按本实施方案暂定的2018年两类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2018COD排放应控制在8.83万吨,氮氨排放量应控制在1.05万吨。未来湛江市的水环境承载力,将受到较大来自上游外来污染、新增工业污染源及农业面源尤其是湖岸水域和近岸海域养殖污染的威胁。需要加强工业、生活和畜禽污水的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尤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发展工业存量改造、增量减排,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再生利用,加强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大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和沼气化综合利用。按本实施方案确定的2018年两类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2018COD排放应控制在8.83万吨,氮氨排放量应控制在1.05万吨,减排量分别为0.73万吨和-0.12万吨。

1-8:湛江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2013年主要污染物污染排放量

COD排放量(万吨/年)

9.56

氮氨排放量(万吨/年)

1.172

201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

COD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8.83

氮氨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1.05

需要实现的减排量

COD(万吨/年)

0.73

氮氨(万吨/年)

-0.12

六、节能减排情况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及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湛江市开展了大量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全市累计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13.5%SO2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16.23%COD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11.21%(见表1-9)。

1-9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05

实际值

2010年控制目标

2010年值

2005年相比削减

完成情况

削减数量

削减率

万元GDP能耗(/万元)

0.738

0.642

0.639

0.099

13.5%

超额完成

SO2排放量(万吨)

5.3

5.0

4.44

0.86

16.23%

超额完成

COD排放量(吨)

6.6

5.7

5.86

0.74

11.21%

完成

(二)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与中期完成情况

根据国家环保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和湛江市十二五环境保护有关精神及下达的控制任务,湛江市十二五节能和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全市累计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17%SO2排放量允许增加13.7%COD排放量下降12.8%,氨氮排放量下降12.5%,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2.1%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和中期(2013年)完成情况见表1-10。中期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1-10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基础值

2015

2013

控制目标

2010年增减量

2010年增减率

完成值

2010年削减%

万元GDP能耗

/万元

0.572

0.475

0.097

-17%

0.506

-11.54%

COD排放量

10.56

9.21

-1.35

-12.8%

9.560

-9.5%

氨氮排放量

万吨

1.28

1.12

-0.16

-12.5%

1.172

-8.4%

SO2排放量

万吨

3.15

3.58

+0.43

+13.7%

2.550

-19.0%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3.8

3.72

-0.08

-2.1%

2.970

-21.8%

注:1十二五期间基数重新调整,含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源排放,和十一五期间数据没有连续性。


第二章  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建立湛江市循环经济管理与工作机制

湛江市十分重视循环经济工作,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与工作机制。

1、成立循环经济组织领导机构。2014年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湛江市循环经济协调委员会和湛江市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市政府聘请了1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冶金、化工专家作为湛江市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主任和委员。专门负责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申报、建设等工作,统筹全市资源,加快推进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工作。下设循环经济办公室。

2、定期会诊制度。由市循环经济办公室负责协调,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循环经济领域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展会诊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协调。

3、设立专项经费推进重点公共项目建设。2013年市财政设立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专项235万元,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此外,2013年用于生态环保方面的财政经费为57561万元,节能和循环经济支出1497.66万元。

二、加强规划指导

为配合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建设,编制完成了《湛江雷州市、徐闻县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湛江市生态控制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已经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印发实施《湛江市市区主城区实行对黄色环保标志机动车限制通行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编制了《湛江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明显改善;以鹤地水库为试点,积极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探索,目前粤桂两省(区)政府已经签署《粤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协议》。

为加强东海岛循环经济建设,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委托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湛江钢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科炼化有限公司委托了中石化洛阳工程总公司编制《中科炼化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规划》,在两家企业委托的规划院编制钢铁石化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的基础上,市政府又委托了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作为牵头院,编制出了《东海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三、完善政策引领

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主要载体之一,湛江市非常重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工业园管理办法》、《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循环经济管理办法》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循环经济统计与核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循环经济管理办法,为湛江市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提供了依据。

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湛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出台了《全市年度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的范围、时限以及目标和任务、具体工作措施,促使各部门共同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湛江市编制了《湛江市循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湛江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湛江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规划》、《湛江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湛江市十二五清洁生产规划》、《湛江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湛江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第二节 有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与主要做法

湛江市的循环经济实践涌现了多种有特色、成效高的循环经济模式,主要包括垦区工农复合模式、圈区管理+金融聚合再生资源粤西模式、林浆纸一体化模式、生物质+光伏新能源模式等,开展了全面高效的节能工作,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成果。

一、垦区工农复合模式

 垦区工农复合模式的特点通过养猪有机肥甘蔗种植制糖沼气(+生物肥)生物质发电养猪有机肥橡胶种植橡胶制品沼气生物质发电两条循环经济主产业链有机链接了垦区甘蔗、橡胶、生猪养殖三大产业。

湛江农垦隶属于广东省农垦总局,地处广东省西部的雷州半岛,分布在湛江市徐闻、雷州、遂溪、廉江、麻章五县(市、区)以及湛江市区。垦区通过技术改造和持续投入,构建了高效资源利用、节能环保的工农复合循环经济模式,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甘蔗、橡胶、生猪养殖三大产业并建立两个循环经济主产业链:一是养猪有机肥甘蔗种植制糖沼气(+生物肥)生物质发电;二是养猪有机肥橡胶种植橡胶制品沼气生物质发电。此外,糖厂的水和余热均回用到生产过程中,其中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75%以上;蔗渣和蔗叶用作糖厂锅炉的燃料或用于生物质发电,滤泥也用作生产生物有机肥;废糖蜜等副产物用于生产酒精,酒精糟液用于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可替代酒精厂煤耗的10%;利用酒精厂锅炉余热发电,可以满足酒精厂全部用电。养猪场排放的废水也用于生产沼气,形成一定的生物质发电能力,废渣则用于制造生物有机肥。菠萝罐头厂副产物菠萝芯用于制作果脯,菠萝皮可提取菠萝酶,废渣回用处理后用作奶牛饲料,可提高产奶量15%。剑麻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渣均可用于生物制药。整个垦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很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并且促进了资源在种养业和工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1:垦区工农复合产业链图

二、圈区管理+金融聚合再生资源粤西模式

圈区管理金融聚合是粤西再生资源园区建设的两大特色和循环发展的关键点。

湛江市是广东省三大废旧物资集散地之一,再生资源产业作为该市传统支柱产业,全市有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经营额达200多亿元。近年来,湛江抓住机遇大力建设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2011年,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列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定为广东省重点发展基地园区和重大项目。2014611,基地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认定为第四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该基地通过圈区管理金融聚合两大特色,正在积极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粤西模式

为解决进口废料监管问题,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环境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园区建设了粤西再生资源海关监管场所,该项目是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在湛江市政府以及湛江海关、国检、口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1126批准设立。项目规划用地467.1亩,按功能区分为查验区、保税物流仓储区和物流配送区,于20132月动工建设,共建筑面积175.6亩,整体投入达3.27亿,其中,自有土地价值1.8亿。

园区搭建了金融聚合平台,引进多家金融服务机构,以金融为纽带,以金融带动产业发展,通过金融服务、股权交易、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对多元的业务优势,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运营新模式,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融资、货款结算等金融服务。

三、林浆纸一体化模式

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将原来分离的林、浆、纸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让造纸企业负担起造林的责任,实现了林业资源与造纸产业的无缝链接,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产业格局,是资源集约化、生产清洁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功能化和经济规模化的基础。

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现有桉树商品林330万亩,享有桉树王国之称,在支持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缓解我国木材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湛江依托桉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为重点的桉树产业,其产能和效益已初具规模。其中,最典型的是晨鸣纸业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晨鸣项目一期于200911月份开工建设, 20118月份投入生产运营,现已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林浆纸一体化生产线。2013年完成纸产量65万吨、浆产量106万吨,实现产值80亿元。二期工程是年产18万吨高档纸杯原纸项目,总投资27亿元。该工程于20135月开工建设,20149月试生产,目前已稳定运行。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2-2: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图

四、生物质+光伏新能源模式

生物质+光伏新能源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质和太阳能资源优势,最大化分利用生产企业的有限空间,两者新能源,实现了生物质发电与光伏发电两种新能源的立体架构和互补应用。

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9月,隶属于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了光伏发电与生物质发电一体化的新能源发电集中示范基地,该项目将成为综合利用生物质环保能源和太阳能的大型绿色能源示范项目,生物质单机规模是世界最大,该项目的建设为国内生物质发电探索总结了经验,可以为今后拟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提供重要参考,在此类项目的设计期将光伏发电项目要求考虑在内,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厂内屋面利用率以及改善阳光辐射条件,为今后两种新能源形式的结合真正提供优化设计的经验依据,以达到最优设计规划。

生物质发电项目于2010326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50MW直燃生物质发电机组,两台机组分别于20118月和201111月投产,是目前全国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厂。主要利用湛江周边地区的秸秆、甘蔗叶、树叶片、皮壳、树枝、树皮、林业加工等农林废弃物进行直接燃烧,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实现发电,具有环保、节能、低碳、惠民、可再生循环发展等优点。生物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飞灰富含钾肥,可作为优质农家肥直接还田,改良土壤,进一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三节 循环经济工作成效

一、资源减量化和固废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近三年来,湛江市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开始积极进行循环经济合作与循环型产业链构建,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96.38%,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2-12010-2013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工业固体废物

单 位

数 

2010

2011

2012

2013

产生量

万吨

305.41

288.31

252.771

266.492

综合利用量

万吨

280.79

268.14

243.445

256.833

处置量

万吨

20.65

16.77

11.600

9.235

贮存量

万吨

5.2

4.1

0.8392

1.184

排放量

万吨

0.97

1.3

0.0884

0.0788

二、环境污染防治取得显著业绩

湛江市于1984年被国务院定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全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荣誉称号。

湛江市城市绿地总量稳步增长,2013年全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267公顷,迹地林更新10199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30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29.51%。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9个,总面积(包括海域)2080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76%。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8万吨。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平均值分别为0.013毫克/立方米、0.014毫克/立方米、0.049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在8126之间,其中达到一级标准(API指数小于50)的天数占全年的66.3%,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32.3%,空气质量在全国城市中稳居前列。市区地表水质(湖光岩湖)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2dB,市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5dB

十二五期间,湛江市主要循环经济指标继续大幅改善。2013年,全市完成工业废水治理减排项目15个、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项目37个、重污染结构关停减排项目35个。全市主要四项污染物减排量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及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2010年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三、初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湛江市已基本形成了石油化工、电力、造纸和特色农海产品等循环型产业链。同时正在大力发展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回收产业,以加快推进湛江市循环经济发展。特别是开发区拓展区建设之初,即利用钢铁和石化两个产业在同一园区的优势,不但重视构建各产业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而且着手实施钢铁和石化两大产业间的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湛江市前期开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基础,为湛江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奠定了基础条件。

第四节 存在问题与不利条件

湛江市循环经济发展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相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循环经济的要求仍存在较多问题,不利于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就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来说,第一产业以农产品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仍占国民经济的较大比例;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仍起主导作用,石化、钢铁产业带动作用仍未充分体现;第三产业中,旅游配套服务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传统产业与政策飞来型产业空间布局缺乏有机联系,石化、钢铁的大项目未能构建完整的、高效的产业链条,因此未能充分体现其产业带动作用,市域产业布局较为分散。

二是循环经济链条有待完善。现有循环经济体系主要局限于企业和产业内部,尚未在企业之间、园区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上下游产品之间建立循环、反馈、共生耦合的生产流程,没有形成生态产业链和生态性功能布局,远未形成社会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各经济要素单位之间难以自觉形成循环网络,未能形成循环效应最大化。同时,缺少信息交流和合作,很多跨园区、跨区域、跨行业的循环经济项目无法从更高区域层面进行协调处理,产业园之间的物质流缺乏有机联系和互补关系,难以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形成跨园高效物质循环链,尚未形成多层次循环经济体系。

三是环境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上说,湛江市域生态环境良好,但是由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压力还很大, 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存在重复建设和设施不足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协调。在交通方面,海陆空齐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俱全,但缺乏环岛公路、各个镇之间的交通不连通,道路等级差。在港口建设上,各个县(市)均强调自己的出海通道,没有全局统筹考虑。

相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污水处理设施尚嫌不足,需要加强建设。全市至今没有建成的工业固体废物集中综合处理中心,部分中小型企业将工业固体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规模小,处理种类单一。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污泥、印染污泥、造纸污泥等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滞后,远不能满足全市经济发展要求。部分镇级卫生院医疗废物还只能自备简易设施自行处理处置,没有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处置。现有的污泥处置能力仅5万吨/年,不能满足我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要求。生活垃圾仍在简易填埋处理,存在不少环境问题。

四是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手段力度不够。湛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处于试点阶段,政策上以节能减排以及环境建设作为重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目前的政策实施更多地采取政府行政命令或法规强制手段进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方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还有待逐步建立并完善。资源节约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五是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意识较为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湛江市循环经济的主要工作以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为主,循环经济宣传和培训活动较少,社会层面上尚未形成资源节约的氛围,废物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的意识相对淡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意识有待提高,受能源、土地资源紧缺和建设生态城市等因素影响,企业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承受力和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由于湛江过去属于广东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基础较薄弱,人才总量和储备偏少,对人才吸引力较弱,导致该地区循环经济专业人才还较缺乏,难以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需要,不利于循环经济技术推广应用,不适应循环型产业链条构建的需要。

六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压力较大。湛江市总体上属于广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支付能力都较弱。十二五期间,湛江将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期,相应需要大量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同时,由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和较强的政策引导性,要求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并提供更多财政政策来实施正向激励,将进一步加大湛江财政压力。

七是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十二五时期,湛江市将加速工业化,重化工产业的比重将有所增加,尤其是未来宝钢钢铁和中科炼化两大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落户湛江,以及晨鸣纸业二期建设开工,湛江将新增一批钢铁、化工、造纸、电力、食品、印染、建材等资源和能源消耗密集型的重化工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的资源消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相对较高,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全市资源和环境压力。


第三章  有关示范试点和规划等落实进展

第一节 总体情况

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早。2004年,湛江市制糖企业、湛化股份公司首先开始发展循环经济;2007年,湛江市已正式启动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15家企业及开发区东海延伸区、临港工业园等县市区同时展开,通过试点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完善按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规划、建设、改造产业园区和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思路。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湛江市加大实施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的工作力度,确保100家重点耗能企业在十一五期末能耗下降16%,突出抓好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纺织印染、制糖等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企业的节能,万元GDP能耗值低于全国平均值。

综合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经过多年来持续的一系列循环经济试点,湛江循环经济工作取得较大成效。除单位增加值能耗外,目前湛江万元GDP水耗值也低于全国平均值。截至20146月底,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3个,26家企业通过了省级清洁生产审核。

第二节 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一、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有序推进

湛江市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得到提升。至2013年底,全市现有危险废物持证经营企业5家(含医疗废物持证经营企业1家),年处理危险废物能力达到1.9万吨(其中年处理含锌、含铜、含镍废物10000吨,年处理废矿物油300吨)。年处理医疗废物能力达到7000/年。年处理城镇生活污泥能力为15万吨/年,生活污水处理污泥也得到了较好处置,处置方式以堆肥为主。2013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约分别占全市总量的96.4%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初步建成

湛江市是广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大市,全市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约1100家,已完成网上备案80家,备案率为7.2%,其中市区(含赤坎、霞山、麻章、坡头、开发区)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322家,已完成网上备案11家,备案率为3.4%

截止到2013年底,湛江市有1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由于该企业设备落后、人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过程,大量的废水、废气、噪音等环境污染,给周围的居民的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为此,商务部门积极推动其加快升级改造步伐。目前,该企业按照商务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的要求,已选址搬迁,并动工建设。

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目前,产业基地总体规划面积为13335.8亩,分为大山江区浅水区两大区,分两期建设,第一期选址在大山江街道325国道旁,开发面积3335.8亩,计划投资80亿元。主要建设:惠迪商贸物流园项目、高科技节能环保再生TGB项目、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示范项目、惠迪华南旧商品交易市场项目、废五金回收拆解利用项目;其中,惠迪商贸物流园项目已建成了102F商务楼(楼上办公,楼下展示)15426平方米;高科技节能环保再生TGB项目首期投资1亿元,已成立项目筹建处,正在抓紧厂房的规划设计及设备的购置等工作;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示范项目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环评报告,正在审批中。粤西再生资源海关监管场所是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在湛江市政府以及湛江海关、国检、口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1126批准设立。项目规划用地467.1亩,按功能区分为查验区、保税物流仓储区和物流配送区,于去年2月动工建设,共建筑面积175.6亩,整体投入达3.27亿,其中,自有土地价值1.8亿。目前已建设好监管场所两大主要功能区:即出入境货运车辆检查场、综合货物集中查验场。已完成联检办公大楼及其相关配套办公设施、通关智能卡口设施、场所全覆盖的视频监控设备、货物查验台、暂扣货物仓库等监管设施;正在建设和完善的设施包括:污水处理池、国检视频监控、消毒熏蒸、场区供电基础网络;整体建设相关收尾工作预计今月底完成。

三、清洁生产成效显著

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扎实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出台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系列管理办法。近年来,湛江市经信局在广东省经信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广东省节能中心的支持下和湛江市节能中心的配合下,在湛江市开展清洁生产企业认定和审核工作,由湛江市节能中心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进行测试,清洁生产审核时发现了许多日常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为了切实抓好清洁生产工作,通过建立制度,加强生产的中间控制,使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逐渐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每年都召开培训会,对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到2013年年底为止,湛江市共有26家企业获得了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的称号。

四、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建成

十二五期间,湛江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配套建设循环经济基础设施。

近年来,湛江市大力建设再生水管网。目前,湛江市建成运行的有4座水质净化厂,分别是赤坎水质净化厂10万吨/日、霞山水质净化厂20万吨/日、麻章水质净化厂5万吨/日、坡头水质净化厂5万吨/日,在建的有开发区平乐水质净化厂5万吨/日、东海岛东简水质净化厂3万吨/日。中粤能源发电厂利用赤坎水质净化厂中水8000/日,东兴炼油厂计划利用霞山水质净化厂中水,管网已建成

雨污分流管网正在建设。目前,实行雨污分流的市政道路 51条,面积为294.78万平方米,其中霞山片区8条,面积为57.96万平方米,赤坎片区10条,面积为11万平方米,坡头片区3条,面积为12.1万平方米,开发区30条,面积为114.68万平方米。对老城区的污水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治理,例如对现状明渠进行覆盖,在其下游建设截污管网,将旱期污水排至污水厂进行治理,使环境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改善。

高度重视道路路灯节能改造工作,成立了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联席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培育湛江市LED企业加快发展,编制了湛江市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积极推广湛江市LED照明节能产品应用工作。湛江市组织实施城市道路LED照明节能改造示范工程,计划三年内,完成全市的路灯节能改造;并组织申报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市取得了共计12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为湛江市的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市区(不含开发区)的路灯节能改造项目分两期实施,按照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进行,第一期工程重点对赤坎区路灯改造作为试点先行实施改造,改造数量约为5000套(具体以实际改造验收数量为准);第二期是在一期的基础上推广到霞山、麻章、坡头三个区的路灯LED节能改造,改造数量约为6000套(具体以实际改造验收数量为准)。截至目前,已完成赤坎区108条道路4636LED路灯节能改造服务项目,正在办理有关验收手续,同时霞山区、麻章区和坡头区LED路灯节能改造服务项目,共计128条道路5307LED路灯改造项目也已进入收尾工作。

垃圾收运系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湛江市市区生活垃圾收集主要以密封式垃圾压缩中转站为依托,于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设置小部分临时压缩车及敞开式转运点,对居民和单位实行袋装上门有偿服务和委托环卫专业队伍上门服务。据统计,全市共计由环卫设施设备数量为:中转站34座(赤坎区13座、霞山区13座、麻章区3座、坡头区3座、开发区2座),环卫车辆修理厂2个(赤坎区1个,赤坎区1个)、环卫停车场6个(赤坎区1个、霞山区2个、麻章区1个、坡头区1个、开发区1个)。

生活垃圾后处理体系初步建立。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部由湛江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承担,该场采用卫生填埋处理方式,2013年市区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30.21万吨,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实施卫生填埋处理量为30.21万吨(根据进场车辆过磅统计所得),市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第四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创建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湛江市的定位,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以生态城市、海湾湛江为目标,以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坚持资源高效循环化利用、企业生态化集聚布局、产业链条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共享化建设、工农业生产清洁化实施、先进技术集成化应用,构建完善循环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体系;着力构建钢铁石化耦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园区循环化升级改造,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循环化农业(简称五化农业)发展,促进工农业复合循环发展;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培育循环经济文化,推动形成循环型社会;完善城镇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绿色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有效体制和长效机制,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全力将湛江市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明显的循环经济示范市,探索示范临海港口城市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模式。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湛江市作为我国大陆最南端,是古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市域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港口岸线资源和能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合理引导人口和产业发展。通过提高生态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经济,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坚持特色发展的原则

特色优势农业、优质的港口群是湛江的传统资源优势,工农业复合式、工业耦合链式集成循环发展,园区内外产业紧密结合,以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湛江的基础和特色。湛江必须使这一特色得到强化,循环经济模式选择要符合当地生态环境要求,最大限度发挥循环经济的环境效应,形成国内独树一帜的特色循环经济示范市。

三、坚持技术创新支撑原则

在特色资源开发和产品深加工领域,湛江已经开发和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下一步必须加大先进技术研发和引进的力度,积极打造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大力推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孵化应用,重点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循环经济农产品深加工高值化利用技术,钢铁石化耦合发展和林纸一体化等重化工业循环经济技术,以及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经济内涵增长。

四、坚持港产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原则

湛江市特殊的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湛江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以东海岛区域为核心,以钢铁、石化两大项目为纽带,要按照陆海统筹、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的空间开发理念,优化产业、港口与城镇布局,树立产业与社会循环化协同发展的理念,实现产业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农业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全方位的有机协调,大力推动产业和城市间的协同性和一体化发展,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五、坚持存量循环化改造和增量循环化构建相结合原则

随着湛江市钢铁、石化两大项目落地,湛江将有大量配套项目上马建设,未来将形成钢铁、石化、林浆纸、机械等六大主导产业。因此,湛江市需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地考虑循环经济的布局与实施问题。既要立足现实,对历史积累形成的存量产业,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进行改造升级,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生产环节链接循环,企业间配套循环,促进物质资源消耗减量化、废旧物资再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安全利用;同时,又要着眼于后发优势,对未来产业增量部分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提前谋划和构建实施。按照循环经济物质流成本最小化原理,合理集聚布局工农业园区和企业配套布局,建设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实现不同产业链的物质循环和工艺耦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整体协同循环发展。

六、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原则

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根据湛江市资源禀赋、环境现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用循环经济模式统筹规划指导经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优化湛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临港石化、电力、造纸、机械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及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由传统加工贸易型向总部集聚服务型转变,构建湛江市物质和产业大循环体系的发展格局。

第三节 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湛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的总体目标是:至2018年,优化形成五大产业集群(轻工,食品,医药保健,装备制造和能源开发)共生发展的循环型工业体系,使循环经济园区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85%以上;基本形成以产、城、港一体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轮驱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资源高效高质循环、生态绿色环保的绿色化循环化地区发展模式;完善以五化农业为基础的工农业复合循环农业;构建完善园区城镇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全面建成生产生活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立起体制健全、政策完善、激励充分的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将湛江市建成沿海后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循环绿色发展的典范。

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使湛江市在未来五年的资源产出水平大幅提高15.4%,能源产出水平提高18.0%,水资源产出水平提高20.0%;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排放量达到省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详见表4-1)。

二、具体指标目标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181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1720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评价内容解释(试行)》以及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约束性指标等要求,参照《广东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依据《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湛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湛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湛江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湛江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湛江市十二五清洁生产规划》、《湛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湛江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在湛江市完成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和节能减排目标情况和十二五目标完成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湛江市发展情况和趋势,制定如下相关目标(见表4-1)。指标基础数据年为2013年,创建目标年为2018年。

2018年,湛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的主要指标目标是: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长15.3%2018GDP达到4197.74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3年的20.539.540.0优化为16.542.541.0

——提高资源产出水平:资源产出率达到3295.2/吨,比2013年增加15.4%;能源产出率达到24215/吨,比2013年增加18.0%;水资源产出率达到90.63/吨,比2013年增加20.0%

——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增加到50%,比2013年提高38个百分点;按时完成节能年度和进度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9.0/万元,比2013年下降25.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增加到0.53,比2013年增加0.23

——实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比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比2013年增加10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0%以上,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2%,比2013年增加10个百分点;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95%以上。

——主要污染物控制效果明显: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排放量达到省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按照全市完成2015控制目标、后两年下降水平等于国家要求的年均下降水平,目前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排放与2013年相比的增减率分别达到+28.4%+17.4%-7.6%-10.5%,保持国家十二五要求的减排水平;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提高至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到75%,分别提高7.47%22.34%

——绿色消费水平全面提高:大型商超市节能产品销售比例、城市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和城区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比例均达到100%

——特色指标进一步提高:木浆原料消耗量降低至2.3/吨,下降2.1%;木浆单位综合能耗下降至530公斤/吨,下降3.6%;单位木浆废水产生量下降至76/吨,下降5.0%;生物质能源发电占用电总量的比重(7%)提高到8%

 


4-1:湛江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评价指标

当前情况

2013年)

创建目标

2018年)

目标比当前情况的增减率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1)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元/人)

22371.4

39150.0

75.0%

2、财政能力

2)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水平(含转移支付)(元/人)

2632

5300

101%

3、结构调整

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20.539.540.0

16.542.541.0

4)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

3.5

提高1.5个百分点

5)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

完成

完成

4、产业集中度

6)产业园区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75

85

提高10个百分点

二、资源产出水平

5、资源利用水平

7)资源产出率(元/吨)*Δ

2796.2

3295.2

提高15.4%(高于国家十二五提高15%的要求

6、能源利用水平

8)能源产出率(元/吨)*

19867.0

24215.9

提高18%

7、水资源利用水平

9)水资源产出率(元/吨)*

75.5

90.63

提高20.0%(高于国家要求)

8、土地利用效率

10)建设用地产出率(万元/公顷)*

119.21

241.53

提高102.6%

三、减量化

9、清洁生产

11)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

12.0

50.0

提高38个百分点

10、节能情况

12)节能年度和进度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

完成

11、节水情况

1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万元)

12.0

9.0

下降25.0%(基于水利部十二五下降率)

14)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3

0.53

(等于0.53的国家要求)

15)非居民用水全面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

实行率70%

实行率95%

提高25个百分点 

12、节地情况

16)工业园区平均建筑密度(%)

0.3

0.4

提高0.1个点

17)集中政府机关办公楼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人)

18

16

下降11.8%

四、再利用和资源化

13、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

1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60

75

提高15个百分点

19)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75

85

提高10个百分点

14、工业废弃物利用水平

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6.4

98.0

提高1.6个百分点

15、建筑废弃物利用水平

21)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5

20

提高15个百分点

16、水资源再利用水平

2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65

75

提高10个百分点(等于市十二五要求的75%

23)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

2

12

提高10个百分点(基于广东省的要求2015年底达10%

17、再生资源回收水平

24)城市建成区规范化回收站点比例(%)*

60

85

提高25个百分点

25)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率(%

90

98

提高8个百分点

26)废钢铁回收率(%

95

98

提高3个百分点

27)废纸回收率(%

85

95

提高10个百分点

28)废塑料、废橡胶回收率(%

90

95

提高5个百分点

29)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率(%

90

95

提高5个百分点

18、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水平

30)城区餐饮企业废弃物集中回收率(%)*

95

98

提高3个百分点

31)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15

30

提高15个百分点

五、污染减量及效果

19、污染物减排的年度目标(按5年减排10%

32)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2.55

3.27

28.4%(在完成2015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后两年下降水平等于国家年均下降要求)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2.97

3.49

17.4%(在完成2015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后两年下降水平等于国家年均下降要求)

COD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9.56

8.83

-7.6%(同上)

氮氨排放控制目标(万吨/年)

1.172

1.05

-10.5%(同上)

2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33)年AQI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天)

365

365

21、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

34)城市规划区地表水类及以上水体比例(%

100

100

六、基础设施与

生态环境

22、建成区道路交通

35)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

10.81

13

提高20个百分点

36)主要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千米/时)

55

66

提高20%

23、排水系统

37)新城区雨污分流,老城区有雨污分流改造计划

24、生活污水处理与排放

38)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

82.53

90

提高7.47个百分点

25、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

3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52.66

75

提高22.34个百分点

40)城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小区比例(%

25

50

提高25个百分点

26、园林绿化

41)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13.28

13.8

提高3.9%

27、绿色建筑

42)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

100

100

43)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面积(平方米)

200

600

增加200%

28.生态保护

44)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

七、绿色消费

29、绿色产品推广

45)大型商超市节能产品销售比例(%

95

100

提高5个百分点

46)绿色照明产品推广量(万个)

10

60

提高500%

47)城市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

100

100

48)城区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比例(%

95

100

提高5个百分点

49)再制造产品销售额(亿元)

15

50

提高233.3%

30、可再生能源

50)城区非化石能源使用户数占总户数比例(%

50

85

提高35个百分点

31、一次性用品消费

51)星级宾馆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费推行程度

一般

32、限塑令执行

52)大型商超包装物限塑比率(%

98

100

提高2个百分点

53)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合格率(%

90

95

提高5个百分点

33、过度包装治理

54)市场过度包装商品治理情况

开展

开展

34、绿色出行

55)绿色出行(公交、地铁、自行车)比例(%

60

80

提高20个百分点

56)公共交通工具中新能源汽车比例(%

5

35

提高30个百分点

57)出租车电话、网络叫车比例(%

5

30

提高25个百分点

35、绿色采购

58)政府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采购率(%)*

11.7

20

提高8.3个百分点

八、循环文化

36、宣传

59)开展循环经济特色宣传活动

已开展宣传活动

开展多种宣传活动

60)制作播放循环经济公益片,宣传材料

已制作

丰富

37、教育

61)建设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或相关设施

62)中小学课外教育中有明确的循环经济内容

有明确内容

有明确内容

38、创意文化

63)循环创意文化开展情况

已开展博览会等相关活动

开展博览会等相关活动

九、保障条件

39、统计数据完整度

64)有较完善的循环经济相关统计数据*

已制定统计管理办法

制定统计管理办法并实施

40、上级政府支持程度

65)上级政府对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责任明确,进行了工作部署,并落实了资金补助

已落实

落实

41、财政支持力度

66)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67)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支出(万元)

59293.66

110000

提高85.5%

十、特色指标

矿产资源产业密集型城市指标

68)矿产资源利用率(%

90

95

提高5个百分点

其他指标

69)木浆原料(不带皮原料)消耗量(/)

2.35

2.30

下降2.1%

70)木浆单位综合能源(公斤/)

550

530

下降3.6%

71)单位木浆废水产生量(/)

80

76

下降5.0%

(72) 生物质能源发电占用电总量的比重(%

7

8

提高1%


附表1   2013年湛江市资源产出率估算简表

资源消费项目

消费量(万吨)

备注

1.化石能源消费当量1

1169.6

总能耗折合为1037.4万吨标煤

2.一次资源消费量

4463.6

 

2.1高岭土

210.0

 

2.2玻璃用砂

109.3

 

2.3饰面用花岗岩

29.7

 

2.4建筑用砂

50.6

 

2.5砖瓦用粘土

153.9

 

2.6水泥用灰岩

253.1

 

2.7玄武岩

190.0

 

2.8建筑用花岗岩

1220.6

 

2.9原木

180.0

 

2.10工业用粮

70.7

 

2.11糖蔗

1231.3

 

2.12 其他商品化农产品

614.4

 

2.13其他

150.0

 

3二次资源消费量(扣除重复量)2

1494.0

 

3.1工业和农业领域二次资源消费量

470.0

 

3.1.1钢铁折铁矿消费量

440.0

工业用钢量为100万吨左右

3.1.2铝折铝矿消费量

14.6

生产12142万只电饭锅,每只用铝300,共耗铝3.6万吨

3.1.3木材折原木消费量

30.0

 

3.2 建筑行业二次资源消费量

1024.0

 

3.2.1水泥折石灰石消费量

501.3

建筑面积2971.01m2,折水泥用量564.5万吨,新建道路116.8公里,折水泥用量11.7万吨,按每吨水泥需1.33吨石灰石计。

3.2.2钢筋折铁矿石消费量

522.7

建筑面积2971.01m2,折钢筋用量118.8万吨,按每吨钢铁折4.4吨铁矿石。

4、其他资源

240.0

 

合计(1+2+3+4

7367.2

 

当年GDP(亿元,2010年可比价格)

2060.01

 

资源产出率(元/吨)

2796.2

 

注:1y=1.1274x, y为化石能源消耗当量(吨), x为全市折标煤总能耗(吨标煤)。2、二次资源需要折算并扣除重复量。其中钢铁折铁矿消费量y=4.4xy为折铁矿量(吨), x为钢铁产量);水泥折石灰石消费量(扣除重复量)      y=0.87xy为折石灰石量(吨), x为水泥产量);水泥熟料折石灰石消费量(y=1.3x, y为折石灰石量(吨), x为水泥熟料产量);磷肥折磷矿消费量y=2.2xy为折磷石量(吨), x为磷肥产量);木材折原木消费量为y=0.9xy为折原木量(吨), x为木材产量m3)。上述统计方法仅适用于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地区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工作。

 

附表2   2018年湛江市资源产出率估算简表

资源消费项目

消费量(万吨)

备注

1.化石能源消费当量

1954.3

总能耗折合为1733.5万吨标煤

2.一次资源消费量

8351.1

2.1高岭土

294.0

2.2玻璃用砂

163.9

2.3饰面用花岗岩

44.6

2.4建筑用砂

86.1

2.5砖瓦用粘土

230.9

2.6水泥用灰岩

379.7

2.7玄武岩

285.0

2.8建筑用花岗岩

1342.6

2.9原木

270.0

2.10工业用粮

106.0

2.11糖蔗

1354.4

2.12 其他商品化农产品

675.8

2.13铁矿

1373.1

2.14原油

1500.0

2.15其他

245.0

3二次资源消费量(扣除重复量)2

2097.6

3.1工业和农业领域二次资源消费量

766.4

3.1.1钢铁折铁矿消费量

704.0

3.1.2铝折铝矿消费量

20.4

3.1.3木材折原木消费量

42.0

3.2 建筑行业二次资源消费量

1331.2

3.2.1水泥折石灰石消费量

651.7

3.2.2钢筋折铁矿石消费量

679.5

4、其他资源

336.0

合计(1+2+3+4

12739.0

当年GDP(亿元,2010年可比价格)

4197.7

资源产出率(元/吨)

3295.2

2013年增加15.4%


第五章  创建示范市的主要任务

湛江地处环北部湾、珠三角、海南岛、大西南以及东南亚的结合部,随着珠三角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湛江被《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纳入北部湾地区范围,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湛江市利用国际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并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全市各县(市、区)均面临海洋,拥有全国最深的岸线,大陆海岸线长达1243.7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46%,占全国大陆岸线7%,仅次于大连,排全国第二。

目前,在湛江港周围,一个临港石化、电力、钢铁基地已经初步形成,如何处理好产业重型化与宜居生活环境的关系,如何实现空间提质,构建宜居示范城市,如何解决城市超常规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何切实落实生态城市、海湾湛江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是湛江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湛江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就是要进一步弘扬、拓展和丰富循环经济湛江模式,其根本和核心是实现四大示范:一是海港城市实现由简单产业结构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二是重化工业地区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三是海港城市创建承接重化工业转移的新机制、新模式;四是节水型五化农业可持续高效发展。

湛江市的基本市情,决定了湛江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主攻方向是海港城市的整体循环化发展。要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主要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发力:一是要以布局优化为着力点,进一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同时,推动现有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和升级,推动园区关联产业之间的高效耦合;二是以钢铁石化产业集群为着力点,拓展延伸发展装备、能源电力、化工和新型建材、物流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完善的重化工业海港经济产业链条;三是以产业转移园为着力点,推动转移产业与湛江市现有产业的高效对接及与周边城市的错位发展;四是以强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循环化农业(简称五化农业)基础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动工农复合发展;五是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六是以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和循环文化为着力点,推动形成循环型社会;七是以完善城镇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美丽湛江;八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第一节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一、推进产业集聚布局优化和园区循环化改造   

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按照企业入园、清洁生产,产业成链、融合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不同产业园区内、产业园间,以及不同产业链之间的物质循环和工艺耦合,促进产业集聚区企业整体集聚共生融合发展。

以《湛江市产业与产业园区布局规划(2011-2015年)》为基础,全面实施一县(市、区)一园区、一园多区,一区一主导产业战略,并结合园区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等优势,完善园区规划,科学定位主导产业,引导园区产业聚集,错位发展。

1)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首期规划面积57270亩,可开发面积41175亩,园区突出东海岛作为湛江市工业主战场和第一增长极带动作用。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为龙头,加快培育钢铁产业,首期以钢铁配套园为载体,建设紧密型的服务钢铁生产基地的小产业;积极引入装备制造、海工装备、造船(如游艇)等大型项目,发展钢铁下游大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产业基地。以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石化配套园区为载体,建设石化大产业。

2)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以九洲江开发区为基础,规划面积6000亩,可开发面积3078.1亩,已形成了以电饭锅、电热水壶为主导的小家电集聚区,要加快培育产业龙头,壮大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随着廉江家具、木业加工产业的壮大,尽快申报扩园,将金山工业区、沙塘工业区纳入廉江产转园,加快推进金山家具、沙塘木业连片发展。

3)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位于黄坡镇,总规划面积7251亩,可开发面积3667亩,目前为止,已入园企业15家,是全省唯一引入民营资本共建产转园的模式,以国联水产落户园区二期为契机,引导分散于开发区、麻章区、坡头区、华港小区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向吴川园聚集,建设水产加工产业园区;园区三期要充分发挥吴川糖酒机械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以林屋机械厂为基础,引导市区湛机、糖机向园区集聚,培育糖酒轻工装备制造业。吴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家备案的经开区,应尽快纳入吴川产转园,统一规划和管理。

4)广州花都(坡头)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位于湛江湾葫芦顶,规划面积16230亩,可开发面积6000亩。鉴于园区处于环境脆弱区,目前已形成小家电集聚区。随着海东新区的开发,坡头产转园应与新区同步规划,产城联动,调整到龙头片区扩园建设,重点发展电子电器、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

5)广州黄埔(遂溪)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规划面积7395亩,可开发面积4170亩;以一园两区进行规划建设,一园即广州黄埔(遂溪)产业转移工业园,以现已形成食品加工聚集的白泥坡、岭北工业基地为主园,加快做大食品加工产业;利用湛江电厂环保迁建草潭为契机,规划建设草潭临港产业区,发展临港重化工业。

6)麻章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以一园两区规划建设,依托麻章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产转园。麻章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3290亩,可开发面积7605亩,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装备制造和水产品加工产业聚集,此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太平森工产业区随着晨鸣二、三、四期的动工建设,产业龙头逐步形成,要加大湛江市纸业整合,做大森工造纸产业,条件成熟时可独立申报国家级森工特色产业基地。

7)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

园区规划面积68000亩,首期5400亩综合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并有22个项目进园建设。加快培育医药产业,要利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把奋勇园建设为国家级东盟产业园;利用东海岛雷州跨海高速公路建设的机会,加快规划建设钢铁第二配套园,发展装备制造业。

8)雷州产业转移园

加快规划建设工业载体,近期首先结合奋勇东盟产业园的建设,整合周边林地,与奋勇高新区共建奋勇东盟产业园雷州产业区;引导原有分散在城区及周边的企业入园技改增资扩产形成企业聚集发展,培育产业;药品抓住东海-雷州高速路建设改变区位的契机,培育钢铁、石化外围配套产业。随着大唐乌石火电项目的动工,全面启动雷州临港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引入龙头项目(镍或铜冶炼及园区海上油田开发运营新模式),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

9)徐闻产业转移园

依托徐闻经济开发区,建设徐闻产业转移园。逐步将现处于城区拓展区的企业迁入新园区。产转园按一园两区进行规划建设,下桥园区与湛江农垦局共建,主导产业为农产品加工;龙塘园区以临港工业为主导产业。

10)湛江临港工业园

规划面积为11910亩,可开发面积5265亩。主园区是临港工业园,现已形成石化产业区,规划长远主导产业是临港产业,主要包括优化石化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资源生产深加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华港小区作为拓展区,依托城区的优势和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等信息产业项目建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医药研制产业。

11)南方海谷智慧城

南方海谷智慧城被定位为湛江市南方海谷新平台和核心区。智慧城位于湛江市中心城区西部,霞山区西北部,西起黎湛铁路、东至椹川大道、北起湖光快线、南至屋山横路,占地面积约2000亩,首期规划面积约500亩,二期规划面积约1500亩。智慧城将按照功能组团划分为研发孵化、科研办公、商务配套、商业商贸等四大片区,承接南方海谷的智慧研发部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产品、文化创意、智慧加工、智慧农业等产业的研发,建成区域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成为环北部湾经济圈最重要的科技创业园区。

12赤坎海田物流园

作为粤西商贸物流第一园,规划面积12900亩,培育电子商务、技术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电商聚集区。

坚持集聚集约发展原则,推动产业业向这些园区集聚,园区向城区靠拢,让绝大多数地方实行有效的生态保护。新引进的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工业园区,实行集约开发、统一管理、集中治污、优化配置、设施共享。

在加快产业集聚的同时,按照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新型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同时加大对原有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重新审视现有传统工业园区内企业发展潜力,积极实施腾笼换凤战略,逐步淘汰产出强度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努力拓展城市和产业发展新空间。

园区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和主要形式。通过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园区化发展(图5-1),提升园区经济在宏观经济中的占比。同时,按照一区多园方式,合理规划不同园区功能,实现不同园区的分工协作,实施关键补链、补环项目,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夯实园区经济发展基础,壮大园区经济规模,是湛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关键举措,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指标1-6),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目标指标7-10),促进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目标指标11-151620),完成污染减排目标(目标指标32)都具有重要作用。

5-1:湛江市产业园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二、发展循环型工业,构建完善工业循环产业链

(一)构建产业共生融合发展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以提升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延伸拓展产业链,建立不同产业间的物质循环链接关系,共享环境基础设施,形成物质循环、产业共生融合发展的循环型工业体系。注重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的耦合发展,推进下述几个主要产业之间的耦合:

1、钢铁和石化

包括能源、海港资源的共享共建;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体系内部中间产品的需求、供应关系等,最终形成一张巨大的耦合发展网络,有效增强整体体系的综合竞争力。这两个巨大体系的耦合还带动了包括建材、装备制造、环保等一系列产业在内的协同发展,当钢铁石化产业达到目标规模水平时,这些产业就会与钢铁石化产业一起形成一张更大的耦合发展网络。

2、农海产品深加工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耦合

推动农海产品深加工,向医药、保健品方向发展,能进一步提高农海产品加工产业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培育湛江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的生物医药、健康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3、农林及其深加工产业与造纸产业的耦合

从农林种植到农林产品加工业到造纸产业,形成复合共生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4、种植养殖、有机肥、饲料、食品、医药、保健品等产业的耦合

围绕种植、养殖及其深加工领域、副产品回收利用领域,形成种植、养殖、有机肥、饲料、食品、医药、保健品等产业的耦合发展产业链。

依托这些产业链延伸拓展,强化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统筹构建产业共生的循环型工业体系,不仅能产生较好的范围经济效应,还可以降低集群内企业成本,提高资源产出率,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工业集约用地。同时,工业尾气和固废在关联产业内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水的循环利用,能使区域内相关企业更有动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预计到2018年,湛江市通过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和传统钢铁石油化工及配套产业耦合发展,初步构建起物质循环利用、物质流基本平衡、产业共生发展的循环型工业体系,促进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提高到3295.2/吨、24215.9/吨和90.63/吨(目标指标7-9)。同时,对节能、节水、节地(目标指标121316),提高工业固废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目标指标20),促进污染减排(目标指标32-34)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完善和拓展钢铁石化耦合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

东海岛区域高度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工业,规划建设的钢铁和石化两个最主要的项目,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项目规划阶段多次邀请国家级的专家研究探索两大产业航母间的循环经济链条的规划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协调建设了多个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经济项目。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力争成为重化工业间耦合循环经济领域的示范。

钢铁和石化产业是也湛江最大的两大产业航母,依托东海岛的港口优势构建两大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就是要一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规划、建设和运营各自的产业链条,促进本身运转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一方面逐步提高两大产业耦合度,推进两大产业原材料供应、能源消耗、三废排放、产品销售与物流等环节物质的高效链接,促进整体运转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重化工业耦合发展的新模式;还要以此两大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围绕两大产业布局上下游产品供销链条,力争产品和物质在更大范围内、在同一地域层面高效循环和衔接,促进地域整体运转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5-2:钢铁石化产业循环体系发展示意图

钢铁产业是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前延伸是矿山和其他辅助材料的采选业,向后延伸是金属深加工、产品运输、工程施工、装备制造与检修等产业。围绕湛江大型钢铁基地的建设,可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包括船用设备、港口及装卸机械、冶金设备、节能减排设备、配套产品及零部件等)、船舶制造业、包装产业(包括集装箱制造业、印铁生产、制罐业等)、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制造,包括钢制车轮、汽车管件等)、家电制造业(家电板、压缩机、电脑机箱和专用金属制品等)等先进制造业。

石化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典型的临港型工业,其特色是能源消耗大,产业链长,投资高,属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以原油加工为重点的石化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发展化工行业的高新产品(如高分子新材料、新型纺织产品等)、新领域的精细化工,并以基础化工原料带动化工中间体产品的发展。

东海岛钢铁及配套产业,石化及深加工产业及静脉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电力、造纸印刷业、包装业、水产加工业、生物医药业、电器机械业、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业、汽车零部件业、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建材业和电子信息业等产业的发展。到2018年,形成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齐驾并驱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得到茁壮成长,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形成,最终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1、钢铁循环产业链的构建

1)铁素资源循环链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工序,合理降低铁钢比。优化炉料结构,提高入炉矿品位,适当降低焦比。实行铁水全量预处理,降低炼钢工序物料消耗。积极利用钢渣和含铁尘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2)能源循环利用链

充分利用各个生产环节中产生的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焦炉、高炉、转炉煤气,推广干熄焦、饱和蒸气发电技术,提高二次能源使用效率。强化能源与环境管理,设立能源调度中心,对各种能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

3)水资源循环链

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艺及大型设备,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采用高效、安全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对冶炼轧钢系统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实现工业废水排放。

4)废弃物循环链

含铁泥尘可配加到烧结、球团生产中作原料;高炉渣、转炉渣可用以生产水泥、制砖、铺路等,经细磨成微粉后作水泥掺合料;烧结脱硫形成的硫酸钙可用于水泥生产;轧钢氧化铁皮经脱油、还原、制粉,可作为粉末冶金和磁性材料原料;废酸、废油、废水经技术处理后,可回用到有关生产工序中。

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加强资源消耗环节的管理。从源头做起,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实行精料方针,不用或少用含杂质较多的原燃料,特别是含有有害杂质的原燃料。加强对能源、原辅材料、水资源的消耗管理,大力降低单位产品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生产设备大型化可提高综合技术指标、高炉通过采用大喷煤技术节约焦煤资源、转炉通过采用 BRP 工艺和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减少钢渣排放量。

推广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应淘汰或改造能源浪费、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先进的节能环保型技术。

重视钢铁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采用增环补链技术,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煤气回收利用方面,对高炉、焦炉、转炉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实行二次燃烧和并网发电;在废渣回收利用方面,应用现代粉体加工技术和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利用高炉渣和转炉渣可生产微晶玻璃、矿渣微粉、矿棉及矿棉制品;在耐火材料闭路循环利用方面,如镁碳砖、高铝砖、钢包浇注料等,回收破碎后可重新循环利用;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方面,推广高炉及转炉煤气干法除尘、转鼓渣粒化法、低水分烧结技术,实现源头治理,减量化排放。在余热回用方面,对冲渣热水闪蒸产生的低压蒸汽用于发电,实行电厂蒸汽回收利用。推行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高温和还原性特点,可消纳各种不同来源的废钢铁,使废钢中铁元素以及铬、镍等得到循环利用。社会上回收的废塑料、废轮胎,经过制粒加工后喷入高炉,可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CO2排放量。

5-3 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框图

2、循环型石化产业体系规划

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依托装置规模的大型化和石化产品链延伸发展。以大型炼化一体装置为依托,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之间、各产业链之间的原料、中间体、主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实现上中下游企业间的隔墙供应和一体化清洁生产,可以减少物料传输过程中物料和能量的损失,同时通过减少上下游协作的空间距离,减少危险化学品运输对公共安全带来的隐患。

1)石化深加工产业链

石化深加工产业链设计的主体思路是紧密依托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油化一体化模式,按照油头化尾、顺流而下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综合利用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丙烯、碳四、碳五、芳烃等,发展有机原料产业,为石化下游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根据市场情况,发展合成树脂、合纤原料和合成橡胶生产,并进行深加工,支持机械、汽车、电子、家电、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与区域优势产业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发展重点为电子化学品、纺织助剂、日化原料、食品添加剂、有机硅及深加工等。

5-4:石化深加工产业链图

 

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一体化产业链,重点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石油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网络模式,实现了装置间、企业间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互供共享关系,达到资源的减量投入、集聚生产和循环利用。

2)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的构建

在石化循环产业链的基础上,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角度,构建四个循环链,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和利用。

石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点主要体现在装置规模的大型化和石化产品链的延伸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石化资源循环链能源循环利用链水资源循环链废弃物循环链等。

3、两大产业耦合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整个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中,最大的特色是以钢铁和石化为核心,实现两大核心产业之间的耦合。通过科学规划节点项目,将循环型钢铁产业、循环型石化产业及现有企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节点项目包括煤化工项目、多联产项目、资源化和再利用项目、能源产业项目、碳的回收和利用项目、硫的回收和利用项目、工业气体、一体化基础设施及建材业。

钢铁和石化产业的耦合途径如图5-5


5-5:钢铁和石化产业耦合途径示意图


(三)优化完善循环型建材产业体系

建材行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生态工业产业体系构建中应形成以水泥行业、水泥制品、砖厂、混凝土行业、玻璃厂、金属建材、磁性材料和沥青材料等为核心的工业固体废物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体系。

5-6:循环型建材业示意图

建材行业可以充分利用钢铁工业产生的轧钢氧化铁粉和氧化铁生产磁性材料;砖厂的生产可以充分利用钢铁工业产生的冶金渣、钢铁和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石化工业产生的废催化剂与盐泥、钢铁工业和石化工业所产生的高炉矿渣、废催化剂、煤渣等及钢铁和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等废物,生产混凝土、废渣砖、砌块、粉煤灰轻质墙板等,利用电厂烟气脱硫产生的脱硫石膏,生产石膏板和砌块等;玻璃厂利用的是钢铁工业中的高炉矿渣和石化工业中用废碱液制成的纯碱;金属建材主要是利用钢铁工业中的钢渣铁渣;沥青材料主要是利用石化工业中的一些有机废水和沥青。

循环型建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和利用废弃物为中心,以发展生态水泥、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功能为突破口,减少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消耗,提高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建材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材业对电力、冶金、化工、建筑等诸多行业的废物利用有着重要的链接作用。建材业还可以处理相当部分的社会生活垃圾,甚至部分有毒有害废弃物都可以在水泥回转窑等建材工业窑炉中得到有效的消纳和利用,显示出比其他处理方式更为优越的特性。

循环型建材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在淘汰落后和实现规范化、规模化、高新产业技术化的基础上,探求符合湛江循环经济特色的建材业。

建筑节能为主题,为建筑业提供标准化、商品化、集成化的建材产品,城市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保持在100%。尽量利用低品位能源和废弃物能源,减少建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禁止建设任何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项目。淘汰无证、位于环境敏感区的直径2.5以下立窑、中空窑,直径1.83以下水泥粉磨设备,以及规模小于60万吨和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企业。

加快发展以粉煤灰、建筑渣土、冶炼废渣和化工废渣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具体可总结为:积极发展低熟料水泥;大力发展商品砂浆;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综合利用建筑垃圾。

(四)构建燃煤发电循环经济产业链

基于湛江三大产业航母用电的需要,加大电力建设,增加本地供给,有其必要性。但应本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同时,应结合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要求,总体上不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项目利用燃煤小火电机组关停容量指标,采用上大压小方式在广东省异地建设大型高效清洁机组,可有效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电源结构。采用先进助燃技术,应用新型碳素氢生物燃烧助剂高新技术产品,提高燃烧热值。

碳素氢产品主要由甘蔗渣废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提取而成,可大量利用甘蔗废渣约5000吨。带动当地甘蔗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实现能源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有效融合,形成资源循环利用,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满足项目用水的需要,不增加现有工业用水总量需求。

5-7:燃煤发电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五)培育壮大静脉经济产业链

依托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建设,推进湛江市内现有静脉产业向园区集聚,并鼓励企业间兼并重组、技术升级,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集聚入园,逐步整合区域内现有废旧塑料回收资源,彻底改变分散处理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龙头企业如吴川惠迪公司的带动,吸引和集聚湛江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在园区内集聚,推动湛江市塑料加工利用产业的升级,并通过园区海关、保税区、港口物流的优势,吸引市外的企业、企业家在园区兴业和创业,迅速提高产业规模。

按照圈区管理省市共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求,将形成集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及海关监管、保税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结算、市场交易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效益最大化。

5-8: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主要产业定位

整合发展废旧塑料加工业。积极发展废旧塑料深化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先发展与湛江市现存产业能有机衔接的产业,如胶鞋产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研发和引进,积极拓展产品线深度和广度。

       5-9:废旧塑料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整合发展废旧橡塑产业。通过政策监督,利益激励等多种手段,在现有废旧橡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组织湛江市及周边地区企业入园。同时,园区管委会研究制定入园企业准入标准,牵头建设园区共性基础设施,对入园企业生产工艺、污染排放、环保设施等作出限制性规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逐步发展深加工产业,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5-10:废旧轮胎加工利用产业链

整合发展废旧汽车拆解产业。从循环经济的战略高度和完整图景去规划废旧汽车回收利用产业蓝图,坚持废旧汽车拆解与废旧汽车零件再利用、再制造相结合的路子,构建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再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并注重园区废旧汽车拆解与园区废旧塑料再生、园外废旧金属回用相结合的循环经济耦合。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一直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的,整体水平低,拆解企业和再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设备相当落后,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的流程还很简单,分捡水平和再利用水平落后,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用的拆解设备,拆解手段原始,对报废汽车的拆解基本采用简单的手工作业,回收利用率低,直接后果是对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园区将根据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和节能的要求,采用高技术水平的处理手段,配备先进的拆车装备,以使得废旧资源能够被充分、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废旧汽车拆解的经济价值。

5-11:废旧汽车拆解与加工利用产业示意图

整合发展废旧电器回收利用产业。废旧电器拆解产业与汽车产业流程有很多相似之处,根据不同种类的电器建设相应的生产线,实现流水线作业,降低人工成本,逐步实现精细化分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下游应用领域,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六)推进节能和能源清洁利用

开展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针对湛江市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多的特点,科学制定节能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推广节能降耗先进技术和设备,支持生态化改造项目。完善钢铁、石化、水泥、电力等企业的余热、余压利用,以工业余热和再生水回用为纽带,促进各工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耦合,形成能源梯级利用。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和技术,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国内外资金和技术,开发太阳能楼宇发电等高新技术,推动建设太阳能楼宇发电;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大力推广和使用电能、天然气等较为清洁的能源,支持商业企业和居民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

加快热电联产和供热替代项目建设。推动规划的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动供热锅炉替代和改造工作。未来湛江市制造业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能耗水平相对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大。实施本任务后,不仅可以促进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同时积极发展以天然气、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将极大促进湛江市能源清洁化发展,同时由于清洁能源发展与燃煤发电存在替代关系,能源结构的改变也将提高湛江市的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目标指标7-8),促进实现年度节能和进度指标(目标指标12),增强污染减排效果(目标指标32)。

三、构建完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体系

(一)优化提升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湛江市造纸行业以晨鸣纸业为代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未来三到五年,湛江市将继续扩大现有产业规模,以企业为载体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减排,建设循环型企业。加快淘汰小制浆、小造纸等落后产能;推广低固形物连蒸、低能耗蒸煮、新型高速纸机、纸板机等先进节能工艺设备;鼓励使用高得率木片磨浆系统;推广无元素氯漂白、氧脱木素等工艺,在大型先进的造纸企业积极实施锅炉改造,采用循环流化床等先进设备。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生产低白度纸和本色纸等清洁产品。健全造纸废水处理、污泥分类收集系统和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从制浆黑液中回收碱,利用黑液中的有机物发电,推动副产白泥用于生产水泥或氧化钙。推进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鼓励应用厌氧生化技术生产沼气,加强废水循环利用。鼓励利用树皮、锯木屑等备料工序剩余物、造纸废水处理污泥作为锅炉燃料。提高废纸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废纸制浆,鼓励利用林业速生材、间伐材、小径材、林竹三剩物及农作物秸秆等制浆。完善造林制浆造纸废纸制浆造林制浆造纸污泥堆肥肥料造林制浆黑液白液制浆制浆、造纸固体废物燃料热电制浆循环经济产业链(图5-12)。

发挥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优势,建立并迅速扩大速生丰产林基地,引进一批有实力的纸业企业,积极延伸发展油墨、印刷、包装等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类型,提高综合利用效益。利用先进管理,实现林浆纸产业的经济规模化、技术集成化、资源集约化,完善造纸油墨印刷包装循环经济产业链(图5-12)。

加强基地内部能源与水资源的循环、梯级利用,形成以高档纸产生的浆渣和高档纸生产车间排出的轻污染废水回收利用为核心,以造纸生产和用水为纽带,连接造纸行业与加工业的梯级用水循环链,即高档纸生产高档纸浆渣、高档纸轻污染废水回收利用、轻污染水处理回用系统瓦楞原纸、中档纸品车间用水、废纸脱墨浆用水、化学浆的部分用水纸制品循环链。

5-12: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二)构建完善林业三剩物资源化产业链

重点发展三种类型:一是林木废弃物发电,二是林木废弃物制板,三是林木废弃物造纸。如图5-13所示。

5-13:林木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

林木废弃物发电以林木废弃物为原料燃烧发电,产生的电力可为中下游产业链的提供电能,发电产生的粉木灰经沉积发酵可作为林木的有机肥料,从而达到林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其循环产业链表现为林木种植-树叶、树皮、树渣发电-电厂灰渣制有机肥-有机肥料回施林场

林木废弃物造纸以林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各种中高档包装纸、文化用纸、瓦楞纸等,达到林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其循环产业链表现为林木种植-树叶、树皮、树渣造纸

林木废弃物制板以林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各种板材和家具,产生的木屑经沉积发酵可作为林木的有机肥料,从而达到林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其循环产业链表现为林木种植-树叶、树皮、树渣生产人造板-生产家具-木屑制有机肥-有机肥料回施林场

(三)优化完善生物质发电循环经济产业链

广东省湛江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林业生产及农林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目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湛江市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利用目前废弃的生物质作为燃料发电,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发电,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直接解决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问题,生物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飞灰富含钾肥,可作为优质农家肥直接还田,改良土壤,进一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于以生物质为燃料的发电项目而言,燃料供应的可靠性是决定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生物质燃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桉树砍伐产生的树皮、枝叶、树头等;

木材、家具加工产生的废料如边角料、木段、刨花、锯末、碎板等;

甘蔗收割和制糖过程中遗弃的蔗叶和蔗渣;

果木种植过程中定期剪枝产生的废枝叶;

水稻、玉米收割后产生的秸秆。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要积极加大投入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扩大原料适用范围,逐步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投入比例;2)解决系统内设备的腐蚀问题,降低停机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5-14:生物质发电循环经济产业链

(四)壮大并完善农海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重点发展两种类型:一是农海产品下脚料综合利用,二是农海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

农海产品下脚料综合利用主要通过把传统粗加工过种中的废弃物,采用先进技术,如可控酶解技术、微生物混合发酵技术、脂肪酶法富集技术等技术,生产天然调味基料、营养功能食品、生物医药材料等功能产品,达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其循环产业链表现为农海产品种(养)植-加工-加工业废料制食品/制药。如图5-15所示。

5-15:农海产品下脚料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海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主要通过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把过去主要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工业产品的作法,改变成以经济作物为原料生产工业产品,达到资源减量化生产的目的。如:广东中能酒精有限公司的木薯-乙醇-汽油循环产业链。

(五)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循环经济产业链

延长产业链,提升资源产出率。依托奋勇经济区南国、博康、能生、美瑞科、玉林分厂、同德,东海岛双林、恒诚等医药企业,麻章经济开发区的医药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结合湛江市海洋产品及经济作物丰富的资源优质,开发基于天然产品的医药及保健产品,如:以海洋生物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以及高活性膳食纤维等海洋食品及保健品,丰富产品线,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产出率。

全过程推进减量化。原材料使用尽可能减少食品添加剂用量,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选择能耗低的先进设备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减少原料流失和能源消耗。水产品冲洗过程中尽量使用海水替代淡水,产品变换过程中减少清洗次数,减少新鲜水用量。推进包装减量化和重复利用。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生产废水回收,鼓励和支持从废水中提取干物质,提高粗原料综合利用率。对深加工鱼类、贝类、甲壳类等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物,推进堆肥利用、生产饲料或生产保健食品,鼓励利用有机废物加工医药或化妆品原料,提升生物产品废物的经济价值。

促进产业融合共生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间的稳定的供应关系,建立与农业种植业和海洋渔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反向推动种植业和渔业养殖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绿色化发展,促进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与农业、海洋产业以及区域包装等产业的融合共生发展。

(六)构建并完善蔗糖加工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湛江蔗糖业发达,种植面积广,产业基础较强。未来要继续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蔗糖加工产业,提升经济效益水平。

继续整合内外的资源,完善糖业运营机制,延伸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积极走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之路。逐步完善种苗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逐渐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的生产格局。积极延伸制糖绿色生态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增加科技含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糖、纸、沼气、酒精和生物有机肥等多元产业格局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蔗糖产业循环经济链。

蔗糖发展中要注重甘蔗健康全茎种苗繁育、甘蔗菠萝轮作、机械化全程耕作、地埋式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虫害、甘蔗自动装载机等技术培育及推广,形成完善的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重点发展三种类型:一是蔗渣循环利用,二是废糖蜜循环利用,三是废气综合利用。

蔗渣循环利用包括利用甘蔗废叶、蔗头、制糖产生的蔗渣,变废为宝,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的。其循环经济产业链表现为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发电/制复合肥/生产人造板/绿色环保餐具/制备膳食纤维/制造木糖醇

废糖蜜循环利用主要以废糖蜜为工业原料,生产酒精或者酵母片,实现制糖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其循环经济产业链表现为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废糖蜜制药一酒精废液/制药废液制复合肥-复合肥回施蔗田

废气综合利用就是制糖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可以通过回收进行制酸,实现废气减量化排放的目标。其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甘蔗-制糖-废气制酸。制糖循环产业链如图5-16所示。

5-16:制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七)构建完善种养加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对农业废弃物包括植物类废弃物、禽畜粪便废弃物、加工类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等进行再利用,实现其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和材料化,多业配套,拓展和深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或多次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食品安全。

发展下述两种循环模式链条:

1)农产品加工循环模式:

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养殖业——沼气(户用、大中型)——沼渣沼液——农田。

2)秸秆利用模式:

秸秆——秸秆还田、沼气——农田。

5-17 生态种植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意图

(八)做强做大农垦农业-工业-农业区域大循环循环经济体系

湛江垦区有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蔗糖、畜牧、橡胶、剑麻、水果,这些产业产业化程度高、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示范作用强。

通过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湛江垦区构建了高效资源利用、节能环保的农业-工业-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图5-18)。为进一步完善和壮大该产业体系,未来几年要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结合垦区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和强化养猪有机肥甘蔗种植制糖沼气(+生物肥)生物质发电产业链和养猪有机肥橡胶种植橡胶制品沼气生物质发电等产业链,并且在剑麻、水果等生产领域发展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2)立足湛江农垦区优势产业,着眼循环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网的完善。在保持自身产业特色的同时,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链延伸。推进区内热电联供项目,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同时利用甘蔗叶等纤维副产品作为牲畜饲料,发展绿色畜牧业。积极加快产学研合作的步伐,突破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瓶颈,发展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充分利用包括剑麻废水、菠萝废渣等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农垦区是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和广东省农垦总局共同建设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垦区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在多个产业间初步形成了共生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未来几年,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循环经济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技术和市场开发并重,增强整体竞争力,确保整个循环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力争成为全国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典型示范。

5-18:湛江垦区的农业-工业-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四、发展循环型农业,构建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      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

按照主导产品主导(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产业集群的思路,确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方向,打造热带、南亚热带特色型现代农业。为此,需要以发挥比较优势、产业升级优化与产业组织合理化为主线,努力建设在广东省内、国内以至国际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一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专业化配套分工合作体系;二是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三是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四是改造传统农业,引入现代产业要素,推进技术进步,形成传统产业集群与现代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新农业格局。

在具体区县产业布局上,要逐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产业优势为依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海洋渔业。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始终是高效地、可持续的解决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问题的关键。因势利导,规划建设一批农业特色示范园区。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与养殖产业,引导精品种植和设施农业园区化发展,逐步引导农业由传统家庭主导的分散农业生产向以产业园为主要的现代集中农业生产发展,奠定现代都市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基础。

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循环化农业(简称五化农业),构建完善以蔬菜、林果、花卉(苗木)、海水养殖等为核心,农业种植和区域周边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贸易、流通、生态旅游等高度复合发展的农社复合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农业由城郊农业向都市化生态观光农业转型发展,推动农村农业整体循环化改造,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依托农业园区载体,初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农业一产与三产和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典型格局。实施本任务后,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生态化发展,降低农药化肥使用强度,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产业园和大型农业种植户与周边区域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合作,利用养殖粪便堆肥、制取沼气等,完善种植-养殖-有机肥-种植、种植-养殖-沼气-种植和地膜-回收-综合利用等循环利用模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探索优势农业和特色加工业互为促进、物质循环利用的工农复合循环模式。以产业园为主,推行循环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普及先进的农业节水节肥、安全高效的农业综合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系数(目标指标14),提高湛江市整体的水资源产出率(目标指标9),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循环型种植业产业体系

切实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深入推广大棚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及喷滴灌等节水农业、农业机械化等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不断壮大农业组织化程度,种植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不断增加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推进秸秆还田。采取四方面措施,增加秸秆还田比例,一是加大政府监督检查力度,禁止焚烧秸秆;二是采取适当补贴,鼓励农民秸秆还田;三是推广使用腐秆灵等秸秆腐熟剂,缩短秸秆腐烂时间;四是研制、生产和推广使用甘蔗叶切碎机,促进甘蔗秸秆还田。每年还田以20万亩递增,到2018年秸杆还田面积达620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50%以上。

加强技术指导,推动农膜科学使用。组织镇级农科技术力量,对生态文明城区镇农民骨干进行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减少农膜使用量,降低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充分利用报纸、横幅、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回收的好处,使废旧农膜回收意识深入人心,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有效开展。针对农膜重要使用季节,制定废旧农膜回收检查督导工作方案,组织市、县、镇三级农业人员分区负责不同城区和镇,加强对废旧农膜回收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切实确保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的目标。

(三)构建循环型林业产业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构建林业产业链条的思路,依托红树林、沿海防护林和桉树等特色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初步发展形成以木浆造纸为龙头,人造板、高档家具、山茶花卉、森林旅游等多元发展格局和初具规模的林业产业体系。

建设好300万亩木浆造纸原料林基地,为木浆造纸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扶持和培育一批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积极支持晨鸣纸业二期建设,做强做大浆纸产业,扶持发展人造板和高档家具制造业,引领和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和实施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扶持和促进花卉苗木产业、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森林旅游业,引导农民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真正实现林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

(四)构建循环型海洋经济体系

发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业。加大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力度,实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标准池塘改造;海水鱼类网箱养殖逐步向深水网箱养殖转移。

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一是开展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认证工作,争取认定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基地,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打造徐闻、雷州、遂溪、吴川现代水产种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深蓝渔业,推进深水网箱产业园建设。通过规划适宜养殖海域、提供技术支持、落实财政补助等措施,吸引龙头企业投入建设深水网箱,引导传统网箱养殖户转向深水网箱养殖,全市现有深水网箱173组(692个),逐渐形成深水网箱养殖、网箱及配套设施、饲料、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集群。

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减少陆源污染,降低养殖污染,争取工业废水达标率95%。加大保护力度,着力实施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完成中华白海豚、白蝶贝、真鲷、东风螺、龙虾、文昌鱼等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重点养殖繁育基地。在巩固提高对虾、珍珠产业链的同时,打响硇洲鲍鱼品牌,加快发展优质海水鱼、贝类等主导品种养殖;发挥湛江市对虾苗协会行业管理作用,从种苗源头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出口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推广抗风浪网箱养殖模式,建成一批节约型、生态型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一批特色水产养殖专业镇及专业村。

(五)推广三大工程

1家园净化工程

以户为基础,配套建设单户或联户生活污水净化池或沼气池,有效地解决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综合处理和再利用问题,消除农村污染源,实现村容村貌清洁。

积极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三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到2015年,沼气用户普及率达到50%;到2018年,沼气用户普及率达到70%

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排放粪水,转化成沼气用于做饭、点灯,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肥料和无公害杀虫杀菌剂,降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折纯量到2018年降至500千克/公顷;农药施用强度2018年降至15千克/公顷。

2田园清洁工程

以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有机农业开发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到2015年,有机农业耕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0%2018年达到20%。鼓励秸秆还田和制沼,秸秆综合利用率201360%2018年要达到65%以上。

3)水源节约工程

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到2018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比例达到0.53以上。

目前湛江市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的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循环化均有一定基础,实施本任务后,到2018年,湛江市将依托农业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循环化工作,根据创建目标要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75%(目标指标18)。由于设施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全市水资源产出率(目标指标9)。

五、推进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构建生态友好服务业体系

(一)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合理布局

按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公共性服务业均衡化的要求,形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服务业发展模式。

推进县域服务业辐射发展。推进县域发展区,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吴川等五个功能亚区建设。以各县(市)城区为中心,形成区域性的发展次中心,并向中心镇、小城镇和农村辐射扩散。主要发展方向: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重点发展为家电、糖业、陶瓷、羽绒、服装生产服务的各类服务业、旅游休闲和生态观光等特色农业。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发挥深水良港优势,构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先进的国际国内贸易服务平台。打造工业化发展服务平台,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生产销售服务。依托湛江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多样化的商业业态、良好的会展条件,打造旅游、休闲、购物、会展的支撑服务平台。打造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打造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区域性科技服务平台,逐步建成粤西地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成为环北部湾经济圈最重要的科技创业园区。

构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一是都市商贸科教中心,含中心商贸区、商务会展区、科教文化区等三个功能亚区。都市商贸科教区以霞山区和赤坎区为中心,范围横跨霞山、赤坎、麻章三个建成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该区域承担全市主要的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公共管理和科技教育等城市职能,是全市商贸金融密集区、科技文化创新区和现代服务核心区。二是现代物流中心。该区含港口国际物流园区和区域物流配送区等两个功能亚区。包括湛江港区临港产业带,各县(市、区)特色物流中心等为节点的环形区域。三是特色旅游中心。该区含都市特色旅游区、滨海旅游区、人文历史旅游区等三个功能亚区。

5-19:湛江市循环型服务业产业体系构成示意图

(二)完善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构建多层次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以城市建设为依托,以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为核心,加快推进五大旅游圈建设。一是打造大金沙湾旅游圈。二是打造广州湾旅游圈。霞山法式风情街招商基本完成,改造工程正抓紧施工。三是加快南三岛特呈岛旅游圈建设。建设南三岛环岛公路。四是加快吉兆湾旅游圈建设。五是推进大湖光岩旅游圈建设。推进湖光岩、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植物观赏园、金鹿园等景区改造升级。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特色旅游。逐步巩固和完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综合型旅游。依托湛江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农业、海洋等产业旅游项目,将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作为观光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开发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等旅游新产品,积极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宣教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逐步建立具有湛江特色的生态产业观光旅游。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在旅游景点积极推广利用太阳能、小型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配套污水再生利用、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系统,推进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旅游业开发、管理、消费各环节绿色化。

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向旅游企业积极推行《饭店节能减排100条》、《A级景区节能减排30条》、景区的室内部分参照《饭店节能减排100条》,使其成为旅游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指南。组织旅游企业全员开展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运动,充分挖掘潜力,人人为节电、节水、节能、减排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节能减排的氛围。星级饭店要争取住店宾客对饭店节能、节水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引导低碳消费行为,对自愿减少布草洗涤和客用品消耗的宾客进行奖励。A级景区要在主要游客集散点设立有关节能环保提示和倡议,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等问题。开展针对旅游企业的空调温度和建筑物景观过度照明的重点检查。

(三)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发展特色餐饮业。加快建设一批公寓式酒店和星级酒店,提升星级酒店接待能力,提升单位酒店产出。培育一批湛江餐饮名店、名菜、名厨、明星服务员,加快培育特色餐饮,打造湛江特色餐饮品牌,提升餐饮业附加值。

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化。推动餐饮住宿业对照明、空调、锅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无磷高效洗涤剂,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废弃物。鼓励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建设具有集中加工、采购、贮存和配送功能的厨房。

倡导绿色服务。杜绝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包装袋的使用,倡导减少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鼓励餐饮企业实行分餐制。选择一批星级饭店创建绿色饭店。推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重点服务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湛江市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至关重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服务业中,湛江特色旅游业资源较为丰富,餐饮住宿业较为发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实施本任务后,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提高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目标指标1),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指标3)。同时,按循环经济模式完善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实现餐饮住宿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发挥引领消费的作用,从整体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指标32),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 发展循环型流通,健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一、推进流通循环化转型

(一)推进商贸流通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推进商贸流通业开展清洁生产。选择一批大型商场、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动现有商用建筑进行保温、隔热改造并对制冷、通风、照明、冷藏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采用自动控制扶梯等节能设备和技术。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运用物联网技术强化资源整合和供应链全程优化。

推进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零售批发企业对废弃包装物、废弃食品、垃圾等进行分类回收。鼓励批发零售企业采用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旧商品。严格执行限塑令,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落实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政策。

(二)培育壮大绿色物流业

促进陆港物流和空港物流协调发展。依托港口资源及大型产业集群的优势,建设一批现代物流项目,重点建设发展综合物流园、空港物流园、港口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园,促进现代物流业的规模集聚,开发并完善由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和各类物流信息网络。发挥空港物流园区和港口保税物流中心的辐射带动效应,提高物流园区支撑能力和辐射能力,打造区域物流集散中心。

开展绿色流通加工。将流通加工方式由分散加工转变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集中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废物产生量、降低环境污染负荷。

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运行,削减总行驶量。推进运输、储藏、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无缝衔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物流过程中的污染。支持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车辆。

加快绿色仓储建设。合理规划和优化仓库布局,缩短物资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成本。合理设置货运网点和配送中心,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合理配货,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采用现代化储存保养技术,降低各类仓储损耗。完善仓储设施节能环保标准。规范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储保管。支持仓储设施利用太阳能和其他清洁能源,完善仓储设施节能环保标准,推进现代化储存保养技术。

扶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加强废旧商品的循环流通和废物的处理、处置、运输和管理;形成配送加工、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和市场信息五位一体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网络。

推进物流包装减量化。对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和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内容。推广可多次利用的周转包装,实现包装物的梯级利用,加强对废弃包装物、物流残破商品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促进物流废弃物循环利用。

强化绿色物流技术保障。大力推广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导航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和节能设备的应用,推进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应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商贸流通业和物流业循环化转型发展是湛江市循环型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形成循环型流通方式,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必由之路。实施本任务后,不仅可以促进湛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指标1-3),也有助于推广绿色产品推广(目标指标45-49),促进绿色消费(目标指标51-54)。同时,对提高全市资源利用水平和减量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标指标7-812)。

二、构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运输管理和运作机制。成立市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依托湛江市大型回收企业、供销系统回收网络,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推动、市场主导运作的再生资源回收机制,支持、引导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再生资源回收专业龙头企业。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在工业园区,探索建立嵌入式回收体系,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保姆式回收服务,回收企业生产的各类再生资源。

在机关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和社会流通领域,立足湛江市回收网店实际状况,充分发挥现有回收体系的作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交售方便、绿色环保的原则,结合街道管理、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实际,协助湛江再生资源回收总公司完成社会化站点升级改造工作,更新改造和扩建现有一级回收中心、二级回收站、回收点,进一步优化布局新建一批回收中心、分拣中心、回收站和回收点,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参与广泛,集回收、分拣、专业运输和集散市场四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分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

加强回收系统规范统一管理。按每1500户居民设置1处回收站点的要求,加快回收站点设置工作。登记造册全市回收网店和再生资源企业,探索在湛江市城区(含县城)范围内回收系统实行六统一、二规范(统一全程管理、统一培训规范、统一标识着装、统一价格衡器、统一收购范围、统一运输车辆;规范服务标准)。严格服务规范,坚持日收日清,杜绝二次污染。

扩大再生资源回收范围。除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传统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外,探索推进小件废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废铅酸电池、废镉镍电池、废弃节能灯和废弃农药包装物等的回收。

        与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区)的目标相比,主要回收和资源利用指标尚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现有回收体系主要以回收再生金属为主,多数回收企业生产规模小,基本上都处于简单分拣加工阶段。实施本任务后,将显著改善湛江市再生资源回收水平(目标指标25-29)。到2018年,湛江市将建立、更新超过80个回收站点,升级改造一批二级回收中心,在全市85%以上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车(目标指标24),将全市7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分拣中心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5%以上,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发展。

三、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

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和集中处理。近期结合广东省和湛江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更新一批垃圾清运车、道路清扫车和居民社区生活垃圾回收装置。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在新建城区和居民小区,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运输,巩固湛江市城区(含县城)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和处理率。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筛选工作,继续完善社区收集、街道清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模式。继续推进各社区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收运生活垃圾,提高垃圾收运效率。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有效引导社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再利用,优先建立以机关团体单位、企业、城市居民小区和学校为单元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制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设施建设,创新回收方式,方便分类投放。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重点改造传统垃圾箱,大力推行分类收集垃圾箱。加大宣传,引导市民形成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意识,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强化运作管理和源头减量。探索建立统一和规范管理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运行机制。科学制定生活垃圾排放收费制,推动企业建立分类回收再循环分类处理的完整生活垃圾减量产业体系,推行源头减量,严格控制生产企业的垃圾排放量。

本实施方案的执行,一方面将根据城镇和新建居民区发展,配套垃圾回收装置和转运中心建设,确保垃圾回收清运率继续保持在100%,另一方面完善垃圾分类标准,推进垃圾分类排放和分类回收,三是逐步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施本任务后,预计到2018年,将确保50%建成区社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目标指标4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目标指标39)。争取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混合垃圾零填埋,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95%以上。

四、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引导和规范餐饮单位排放行为。根据湛江市参与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的总体工作安排,在中心城区和街道中心区内重点餐饮单位,逐步推行安装标准化油水分离装置,配备标准化餐厨废弃物专用收集装置,建立登记台账管理制度和全程联单管理制度,引导和逐步规范餐饮单位分类排放餐厨废弃物,推动建立规范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定点收集、密闭运输和集中处理体系。选择基础较好的社区,尝试开展家庭干湿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循环利用。

建立餐厨废弃物监管和收运体系。结合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构建制度健全、管理科学、执法有力的餐厨废弃物监管体系。建立和完善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废弃油脂经市内初加工统一出售进行深加工利用。加大对餐厨废弃物回收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监管,严厉打击餐饮单位违法排放和制售、使用地沟油等违法行为。针对湛江市地域和道路交通特点,采取分区收运、分步收运策略,逐步扩大收运范围和规模,科学合理规划收运作业流程和三定(定点、定时、定路线)收运制度,推进建立高效快捷、覆盖湛江中心城区、各区县中心区域及周边重点乡镇、街道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

推进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初期回收餐厨废弃物统一运输至指定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将逐步探索改进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提升资源化效率和效益。

总体来看,湛江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无论回收体系、技术和装备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全市餐厨废弃物集中回收比例较低,资源化安全水平较低。实施本任务后,到2018年,中心区和周边重点街道初步实现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利用,湛江中心城区、各区县中心区域及周边重点乡镇、街道的城区餐饮企业废弃物集中回收率达到98%(目标指标30)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目标指标31),同时显著促进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目标指标32)。

五、深化生产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探索工业生产协同处理生活废弃物。利用生活垃圾焚发电烧发项目、和水泥窑炉处理部分生活废弃物,特别是危险废弃物,既减少安全隐患,还综合利用回收的热能,减少了整体污染物的排放。利用建材行业处理城市建筑垃圾,生物质发电项目协同处理部分林木、农作物秸秆、生活及园林废弃物。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完善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扩建湛江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加快推进中水处理项目,推进中水回用于工业企业,扩大中水应用于城市清扫、绿化、景观和生态用水。

实施本任务后,有利于扩大中水在工业企业中的生产使用,其他达标废水全部用于补充城市道路清扫、绿化、景观和生态用水,通过热电联产能源梯级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建立城市生活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循环链接,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2018年可以促进提高能源产出率至24215.9/吨(目标指标8),水资源产出率提高至90.63/吨(目标指标9),促进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至9 /万元(目标指标13),促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至75%(目标指标22)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至10%(目标指标23)。同时,有助于减轻节能减排压力,帮助实现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年度减排目标(目标指标32),提升空气质量(目标指标33)。


第三节 普及绿色消费模式,培育循环文化

一、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和节约意识

主动加大湛江市本地新闻媒体对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力度。在世界节水日、世界粮食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活动日期,区主要街道、重点商贸流通服务场所、旅游景区和学校悬挂横幅和张贴画, 鼓励在中小学举办全市绿色消费知识竞赛活动。针对水资源短缺等湛江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节水、节电、节能、节粮、节地、节纸等知识和生活习惯的宣传。引导树立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绿色消费理念。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摒弃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的陋习,提升全社会节约意识。

根据创建目标要求,实施本任务活动后,到2015年可以直接增加开展特色循环经济宣传活动3/年(目标指标59),使中小学课外教育中实现有明确的循环经济内容(目标指标62)。同时,可以间接促进节水、节电、节能等工作开展,有助于提高水资源产出率和能源产出率。

二、推广绿色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品

扩大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品销售。鼓励和引导大中型商场、超市、建材市场等流通商贸企业设置节能、绿色产品和循环经济产品专柜,或为相关产品设置特殊标签,创设特殊营销活动,扩大节能产品、节水器具、再生纸、循环经济创意产品、绿色照明产品、绿色食品及其他绿色和循环经济产品销售。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开展以旧还再活动,鼓励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购买使用再制造产品。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继续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技术和光电应用、以及地下温泉热水应用。在居民小区、单位办公场所和新建公共建筑的应用可再生能源。

目前湛江市较少针对绿色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品开展专题营销活动。根据创建目标要求,实施本任务活动后,到2015年,湛江市将全面禁止销售白炽灯。到2018年,可以实现大型商场超市节能产品销售比例达到100%(目标指标45),绿色照明产品中节能灯年销售     60万只(目标指标46),提高城区节水器具普及比例至100%(目标指标48)。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限制一次性产品消费。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和生产。鼓励和引导餐饮业减少一次性餐具和纸杯供应和消费,提倡恢复使用消毒过的可重复使用餐具。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和家庭中提倡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鼓励和引导宾馆酒店不免费提供一次性盥洗用具。结合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加大对一次性产品的回收力度,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木筷、餐盒和纸杯等纳入重点回收材料的范围。

严格执行限塑令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全面禁止湛江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严格执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和引导商品零售场所制作、销售和创设可重复使用购物袋,鼓励消费者自带购物袋。

限制过度、豪华包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限制企业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引导消费者抵制过度包装商品。重大节庆假日,加大对商品零售市场检查力度,避免过度、豪华包装。

引导减少过度、奢侈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绿色、环保、简约、实用的装修理念,抵制奢华、过度装修住宅。鼓励外出就餐适度点餐、餐后打包,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用餐从简操办。倡导生态旅游,杜绝随意丢弃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珍爱自然生态环境等。

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节油节电节水和全民节能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普及节能环保知识,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习惯,在全社会达成低碳生活共识。广泛动员公共机构和全体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等点滴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氛围,切实把节能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湛江市通过创绿活动积极推动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企业和绿色物业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市民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率。但仍存在绿色消费意识偏低、绿色消费市场开发和绿色商品数量供应不足等问题。目前湛江市各类宾馆大部分可提供一次性用品,便利小吃店等中小餐饮企业(点)大部分提供一次性餐具,大中型商场超市均不免费提供塑料包装袋,执行包装物限塑比例达到98%,大型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合格率达到90%。实施本任务活动后,湛江市星级宾馆全面推行减少一次性用品活动(目标指标51),相比上一年实现年减少一次性用品量达2%,大型商场超市包装限塑比率达100%(目标指标52)。加强检查,实现到2017年,全市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合格率达到95%以上(目标指标53)。每年实施专项检查2次,重点加强检查重大节庆假日市场过度包装现象(目标指标54),切实减少过度包装。

四、建设节约型政府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湛江市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基础上,完善政府采购目录,优先将再生资源制成品、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立严格执行强制或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制度,其中政府机关必须使用再生纸、节能产品,公共建筑中必须使用节能型照明、空调等电器,提高政府采购中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比重。由政府部门带头,市采购中心统一组织,研究针对大宗易耗品等建立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政府机关要大力推广节约技术和设备,在节能、节水、节纸等方面率先垂范,制定完善政府机构节约用能、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纸方面的规范指南,建立并完善湛江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逐步建立政府机构节能节水的长效机制。精简会议文件简报,健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考察培训制度管理,建立和完善三公消费审计和公开制度,严格限制用于公务车辆、建房、招待等费用支出。

目前湛江市已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心。政府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采购率达到了11.7%。实施本任务活动后,湛江市进一步完善公共采购制度,将全部事业单位纳入政府采购制度,出台政府采购推荐目录,增加节能环保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例。同时,大力推进建立和完善三公制度。实施方案执行后,政府节能环保和再生利用产品采购率提高到20%(目标指标58)。

五、培育循环经济文化

创建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选择重点循环经济企业,梳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典型,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一批市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推进公共机构分类设施建设和分类文化宣传。加快湛江市图书馆和各级公园、教育、卫生医疗以及机场、汽车站等公共单位和公共场所内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张贴发展循环经济的分类文化招贴画,公共机构带头引导市民树立分类意识,丰富循环经济知识。

创新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组织形式。在电视台、本地信息网、政务网等传统宣传媒介,以及手机、街头电子屏幕和社区布告栏等媒介,公共机构公开场所、各种会议和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循环经济宣传。积极宣传普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理念和知识,提高全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共识和氛围。

实施本任务活动后,湛江市将创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并培育创建2-3个省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目标指标61),进一步邀请专业人士制作循环经济专题片和宣传材料(目标指标60),开展节庆宣传、专项活动宣传、手机报宣传、街头电子屏宣传,以及博览会、展览会等循环经济特色宣传教育活动(目标指标59),开展中小学循环经济知识竞赛、教育示范基地参观展览等活动,增加中小学课外教育中循环经济内容(目标指标62),征集循环经济文化创意产品,丰富循环经济创意文化开展(目标指标63),在全社会培育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第四节 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循环化,建设绿色湛江

一、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各街道产业基础、生态和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状况,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化走循环经济之路。

构建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基于市域统筹发展,实施差别化分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结合现状情况,将市域城乡空间划分为城镇化引导地区、镇村协调发展区、生态控制区三类政策分区,并提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与指引,以此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供支撑。

湛江的城镇化引导地区,主要包括大湛江城镇圈内的湛江市中心城区、遂溪和雷州城区,以及吴川、廉江和徐闻城区。这些地区未来将构建1185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以及525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如图5-20

湛江的生态控制区是湛江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区,主要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将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边界,形成区域绿地+城市绿环的城市外围生态框架,并以绿楔形式渗透进城市内部。

湛江的镇村协调发展区将重点培育具有生态旅游特色和农业发展特色的地区,打造生态旅游区和农特产品基地。

产城联动推进全域城市化。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探索产城一体新模式。特色小镇、新型社区和重点园区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拆迁建造、设施配套、生态建设等工作齐头并进。实施园区发展驱动,鼓励社区筹建厂房、商业设施,通过租赁、合作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实施配套服务拉动,引导社区培育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基建绿化、公寓配套、农副产品配送等服务。引导社区发展新产业,鼓励社区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20:湛江城镇空间布局示意图

构建完善主体生态网络。推动湛江生态崛起,实现五城同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从构建城市绿色生活网络的目标出发,重点推进绿道网规划建设,打造路景结合、特色鲜明的城市绿道网,因地制宜建设社区绿道。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特别是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不受破坏,合理利用水、土地资源,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保护以山体、水体和农田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绿地系统,积极开发城市森林公园,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生态绿地体系。

2018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目标指标41)。

为发挥城市绿色空间的休闲游憩功能,按照先行规划、先行实施、先行见效的原则,在传统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基础上,重点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服务层级和网络体系。中心城区主要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二级公园服务体系。从满足居民日常游憩康乐活动需求出发,通过整合各类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街头绿地、带状公园等,按照规模与服务范围将城市公园绿地划分为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各类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应达到90%

二、促进土地集约开发利用

强化土地规划和管理。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制作用,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依据减量化原则,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转变土地利用理念,以供给决定需求,即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用地需求,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过度利用土地和浪费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制定年度用地计划,强化用地审批和执法检查。促进工业用地集约节约使用。科学合理制定园区土地利用评价标准和规模土地投资标准,严禁以投资之名圈占土地,提高园区容积率及建筑密度,促进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积极探索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控制单层厂房建设,鼓励和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厂内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

整合盘活存量土地再利用。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等闲置土地,加强对闲置土地清查、清理处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强化闲置土地管理。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发挥市场配置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优先开发空闲、废弃和闲置土地。对尚不构成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通过协商、合理补偿等手段,鼓励进行项目调整或调剂给急需用地者。对项目不落实的建设用地,鼓励依法以市场方式调整安排其他项目,盘活存量土地。

湛江市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城一体化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盘活存量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本任务后,湛江市将进一步提升城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目标指标1016-17),预计到2018年,集中政府机关办公楼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16平方米/人(目标指标17),显著提高节约用地水平。

三、完善城镇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生态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城市道路、景观、园林绿化、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海涂和湿地保护,完善城市生态功能,重点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转型。

(一)完善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体系

在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基础上,逐步统一垃圾分类方法和标识,扩大完善垃圾分类排放和分类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可操作的生活垃圾分类排放、回收和运输制度。

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大力整治简易堆填场,对停止使用的填埋场进行规范化封场绿化,杜绝旧垃圾场的持续污染问题。实现区内固体垃圾的集中处理和可利用资源再次回收目的。逐步彻底关闭所有简易垃圾堆放场。

继续完善社会化的生活垃圾回收、运输和处理方式,提高垃圾回收效率。不断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

本任务实施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目标指标40),确保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维持在75%的水平,还将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高值资源化利用水平。

(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利用和雨水综合利用体系

持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完善工作,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提高雨污分流比例和氨氮去除效果。重点是通过新建区截污管网铺设、通过三旧改造实施截污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城镇截污管网,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雨污分流比例。推动中心镇、重点流域、重点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敏感区周边镇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城乡相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完成市区污水处理厂后续扩容工程建设,推进各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程度。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监察监管。投产一年内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不得低于其设计能力的60%,投产三年内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不得低于其设计能力的75%。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监测工作,完善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实时、动态、全面监督与管理,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严禁超标排放行为,杜绝违法排污。

城市和县城的污水集中处理主要采用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方法,其中大型污水处理厂考虑污泥处理。中心镇及其它建制镇镇区一般人口不多,可采取一级强化或人工湿地处理的办法建设生态污水处理设施,达到治污效果。农村生活污水采用生态化工程进行治理,可因地制宜,灵活选用无动力厌氧工程处理、微动力好氧工程处理、小型沼气池处理、湿地处理、氧化塘等处理方法,费用低,且邻近水源保护区和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二级处理和并可实现部分污水资源化利用。

(三)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保护

按照水资源综合规划,统筹流域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合理确定流域引排水河道功能,完善流域和区域、城市的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通过保护水土资源、疏浚河道、改善湿地环境、修复生态等有效措施,修复和维护流域水体的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重点开展鉴江、九洲江、南渡河和小东江四大河流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除各类入河废水治理与控制外,通过疏浚、护岸和堤防加固、河岸绿化建设等生态综合整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综合改善河道水环境。此外,加强南柳河、绿塘河、北桥河等市区河流的综合整治,进行河道清淤截污、堤岸整治及截污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市区河流全部达类以上水质。

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优化调整工作。落实《省环境保护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建立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沟通合作工作机制的协议》,联合保护海洋环境,加大入海水道的污染整治力度。重点加强湛江的石化、钢铁及造纸等重大产业的环境管理,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推进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大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推进水产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变,增加有机肥、生物肥用量,控制并减少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削减面源污染,全面推进陆源污染综合整治。加强船舶、舰艇、石油平台及其相关活动的环境监督管理,加强海上溢油及有毒化学品的泄漏等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海洋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

加强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以近岸海域为重点,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加强沿海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场、滨海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修复,遏制近海及海岸生态环境恶化和海洋生物资源衰退。加强沿海滩涂红树林生态恢复,重点加强雷州半岛、徐闻周围海域的海岸红树林生态恢复,将红树林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范围,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围海造田等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现象,在适宜造林的滩涂增加红树林的种植面积,建设沿海滩涂红树林。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及沿海地区纵深防护林建设,全面提高沿海防护林建设整体水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水生生物产卵场、孵育场等敏感生态系统的保护。完善南海伏季休渔和禁渔期制度,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增殖行动,规划建立一批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基地,开展海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建设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开展大型海藻增养殖等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构筑近岸生态屏障,维持海岸带生态平衡,恢复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严格执行海洋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施本任务后,到2018年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将达到75%(目标指标3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以上(目标指标23)。同时,流域综合治理等任务的实施也有助于提升湛江市乃至广东省规划区内表水水质(目标指标34),提升水资源产出率(目标指标9)。

(四)深化实施绿色湛江工程

强化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好生活、生产、生态功能区。重点建设沿海防护林、滩涂红树林、森林公园、交通绿色长廊、江河水源涵养林、城区公园绿地和工业园绿化缓冲区等七大生态带,统筹规划建设区域绿道网,串联起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地区,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休闲网络,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组织实施新一轮绿化湛江大行动,全力打造生态半岛绿化湛江。按照《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湛江大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目标,用五至十年时间,通过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全面实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构建四大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体系,使湛江市森林生态质量、森林资源增量、森林生态效益总量、林业产业总值等同步提升,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具有南亚热带特色、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省绿色生态先进市,建成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四大森林体系是指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体系、重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道路林带与绿地绿道网络生态体系和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包括: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林分改造与森林碳汇工程、森林进城围城与城乡绿化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及深化林业改革与科技创新工程。

建设生态林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2014年起,每个县(市、区)要建立万亩生态林示范区,并逐年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规划至2017年,全市生态林面积从目前72万亩增加至129万亩。

大力营造碳汇林。2012年市启动碳汇林建设项目,3年来我市有序推进营建碳汇林建设,大力推广种植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

目前已建立碳汇林基地7.68万亩。

实施本任务后,预计到2018年,湛江市建成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人(目标指标41)。同时绿化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增加湛江市实现年AQI(或API)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目标指标33)。

四、探索绿色交通和绿色出行

从道路规划建设与管理、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管理和绿色出行等环节,全方位推进绿色交通和绿色出行的湛江模式。

加强道路交通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交通建设前置要求,加强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保护评估和环保监测工作,强化道路生态恢复。继续完善湛江城市中心区、主要工业区和重点景区的景观、 车行道、自行车道、慢行道四个不间断系统,完善道路绿带建设。

探索公共交通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公交汽车节能改造力度,逐步实现公交汽车全部采用纯电动车和天然气汽车。

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建设公共交通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使广大乘客能够方便了解公共交通信息,合理安排出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车场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完成GPS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尽快实施公交智能调度、电子公交站牌和出租车电召服务等项目,充分利用智能化管理手段,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结合城镇建设,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站点,推进不同公共交通体系之间以及市内公交系统与高速公路、机场之间无缝衔接,进一步加大公交车出行线路覆盖率,完善对全市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等免费乘坐公交车和学生等优惠乘坐公交车措施,引导居民外出多乘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

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和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构建低碳交通模式。

实施本任务活动后,到2018年,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80 %(目标指标55),公共交通工具中新能源汽车(燃气汽车)比例将达到35 %(目标指标56),出租车电话和网络叫车比例将达到30 %左右(目标指标57)。

五、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严格管理,从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严格建筑节能标准和规划。对全市建筑、施工、监理、设计、施工图审查人员的进行宣贯,要求按照广东省建科院编制的《湛江市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指导意见》的标准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湛江市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房项目在设计中均采用《湛江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表(公共、居住建筑)》中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专篇,2013111日后,在技术层面上达到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一星B标准。

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政府投资新建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新建公共建筑等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和引导商业房地产和工业厂房推广工业化绿色建筑。在建筑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及评价标识、财政支持等过程中按照《关于加快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湛建管〔201351号),进一步加大推广发展绿色建筑的力度。按照2014年制定的《湛江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落实推广绿色建筑的各项措施。

积极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在湛江中心区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空调、通风、照明、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探索推进政府机构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工作,推行能耗分项计量和实时监控,推进公共机构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推进居民住宅开展建筑节能改造。

加大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和产品。鼓励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大力推广变频调速电机技术。

积极推广建筑新能源应用。积极探索太阳能热水技术和光电应用、以及地下温泉热水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设好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推进太阳能光伏在大型企业、社区和公共建筑上的应用,示范建设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湛江市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指导意见》推动湛江市重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质量、高效率应用。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等全国第三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要求,巩固全市禁实禁粘工作成果,逐步引导发展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低辐射镀膜玻璃和断桥隔热门窗,积极发展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墙材。凡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工程(含围墙、临时建筑,列入历史文化保护的古建筑修缮等特殊工程除外),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强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培训建筑节能相关行政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等人员。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加大力度宣传实心粘土砖厂的非法行为和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邮箱),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推进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材产品。建设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基地。

实施本任务后,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将保持100 %(目标指标42);到2018年,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面积累计达到600万平方米(目标指标43),湛江市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保持100%(目标指标47),推进建筑节能也有利于促进完成年度节能指标和进步指标(目标指标12),促进提高能源产出率(目标指标8)。


第五节 主要任务汇总分析

一、现实基础与目标差距

与拟创建标准相比, 湛江市现有部分主要评价指标或内容与创建目标指标尚存在一定差距,见表5-1,重点评价内容存在的差距分别是:

关于资源产出水平,由于湛江市本身资源、能源缺乏,主要依靠外部输入,湛江市提出了较高的资源产出目标,2018年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和建设用地产出率与拟创建目标都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分别在2013年基础上提高15.4%18%20%102.6%

关于减量化,2012-2013年,湛江市单位GDP能耗年均幅度超额完成节能年度和进度指标,但未来仍面临较大压力。

关于再利用和资源化,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与目标相比差距较大。通过推广就地腐熟技术、秸秆发电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迅速提升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工业固废目前利用率为96.4%,目标利用率为98%。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目前全行业经营者众多,备案率不高,普遍存在回收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场所不规范等问题,但总体回收水平并不低,通过规范和健全回收体系、引导和规范分类回收,能进一步提高各废旧资源的回收率。目标与现状相比,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率(目标25)将提高 8个百分点,废钢铁回收率(目标26)将提高 3个百分点,废纸回收率(目标27)将提高10个百分点,废塑料、废橡胶回收率(目标28)将提高5个百分点,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率(目标29)将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废纸和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回收率的目标提高率较大。

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方面,目前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达到60%,但再生水利用率非常低。湛江市提出的创建标准为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达75%,再生水利用率达10%。与创建标准相比,两者差距均较大。在其他方面,城市建成区规范化回收站点比例目前60%,创建目标为85%,差距较大。2013年,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较低,仅为15%,与创建目标30%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将依托餐厨垃圾资源化项目实现创建目标。

关于污染减量及效果,参考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的污染物控制目标批复的区域控制目标任务,创建目标提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氮氨排放量为分别下降28.4%17.4%7.6%10.5%

关于绿色消费部分,湛江市目前政府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采购率约为11.7%,创建目标标准为20%

关于保障条件,湛江市已制定统计管理办法,下一步将从物质流的角度进一步完善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湛江市设立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支出规模为59293.66万元,根据创建要求目标是到2018年,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支出总规模增加到11亿元,提高85.5%

二、完成目标差距的可行性简要分析

根据湛江市的区位优势、发展定位、发展潜力、在建和拟建项目储备、经济、科技、人才优势,未来湛江市将能够继续保持快速、高效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将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规划目标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推动力。

从资源保障能力来看,湛江拥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糖蔗、水果、蔬菜和最大的桉树、剑麻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著名的菠萝、香蕉、芒果、红橙之乡。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中心和加工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海水养殖珍珠基地。境内已发现多类矿藏33种、矿产地155处,最有开发价值的是硅藻土、澎润土、泥炭土、高岭土等四土资源,濒临湛江的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与高度开发的地区相比,湛江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此外,湛江还拥有全球两个、中国唯一的玛珥湖——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和火山峡谷群,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和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第二大种群区,等等。湛江铁矿和石油等资源缺乏,但由于湛江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和利用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湛江市发展循环经济力度持续加大,积极实施节水、节地、节能工程,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一定能够克服资源的瓶颈约束,完成规范任务的目标要求。

从政府意愿和公众需求来看,湛江市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建设与推进工作,多次主动邀请大量国家级的专家为湛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献计献策、编制各区县循环经济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循环经济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载体,举全市之力,循环经济各项工作走到广东省前列。湛江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十大低碳生态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这些荣誉说明湛江市一贯地打造生态城市、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定位。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是从全县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符合公众利益,具有高度的共识,得到湛江市全市人民的支持。政府带头推动,企业主动实施,公众积极参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政府、企业和全体市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可以有力促进和保障创建目标的实现。

综合来看,湛江市将通过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循环型流通方式,推进城镇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建设覆盖全市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等多种途径,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实现创建标准所提出任务,满足创建标准提出的目标指标要求。任务、工作措施及其对创建目标的贡献见表5-1


5-1: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及其贡献汇总

主要任务

任务分解

工作措施

责任部门

完成时间

对目标指标贡献程度

贡献程度高指标

贡献程度中等指标

贡献程度低指标

一、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完善循环型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集聚布局优化和园区循环化改造

发改局、经信局

2018

7-10,11-16

3220

1-6

(二)发展循环型工业,构建完善制造业循环产业链

 

构建产业共生融合发展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发改局、经信局

2018

1019

789

3233

完善和拓展钢铁石化耦合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

经信局

1-24-13192132

 

 

3334

 

 

18 

 

 

优化完善循环型建材产业体系

经信局

构建燃煤发电循环经济产业链

经信局

培育壮大静脉经济产业链

经信局

推进节能和能源清洁化利用

经信局、环保局、发改局

78

3234

12

() 构建完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体系

 

优化提升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林业局、经信局

 

1-24-13191832

 

 

3334

 

 

18 

 

 

构建完善林业三剩物资源化产业链

林业局、经信局

优化完善生物质发电循环经济产业链

林业局、经信局

壮大并完善农海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农业局、海洋渔业局

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业局、食药监局

构建并完善蔗糖加工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业局、经信局

构建完善种养加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业局、经信局

做强做大农垦农业-工业-农业区域大循环循环经济体系

农业局、经信局

(四)发展循环型农业,构建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

农业局

2018

13

10

18914

构建循环型种植业产业体系

农业局

 

191814

13

718

构建循环型林业产业体系

林业局

构建循环型海洋经济体系

海洋渔业局、农业局

推广三大工程

农业局,经信局

()推进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构建生态友好服务业体系

 

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合理布局

商务局

2018

13

10

18914

完善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局

1351

32

 

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商务局

3031 

32

13 

二、发展循环型流通方式,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一)推进流通循环化转型

 

推进商贸流通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

商务局

2018

45-4951-54

7-812

1-3

培育壮大绿色物流业

交通局

(二)构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运输管理和运作机制

商务局、供销社

2018

24-29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商务局、供销社

2018

加强回收系统规范统一管理

商务局、城管局

2017

扩大再生资源回收范围

商务局

2017

(三)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

 

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和集中处理

城管局、商务局

2018

3940

 

26-2930-31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标准

城管局、商务局

强化运作管理和源头减量

城管局、商务局

(四)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引导和规范餐饮单位排放行为

城管局、商务局、食药监局

2018

3031

32

 

建立餐厨废弃物监管和收运体系

城管局、商务局、食药监局

推进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

食药监局、城管局

(五)深化生产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探索工业生产协同处理生活废弃物

经信局、城管局等

2018

89132223

32

3323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

城管局

2018

三、普及绿色消费模式,培育形成循环文化氛围

 

(一)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和节约意识

宣传局、商务局、教育局、

2018

5962

 

 

(二)推广绿色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品

 

 

 

 

 

 

扩大节能和循环经济产品销售

商务局、经信局

 2018

454648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等

2018

5012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限制一次性产品消费

商务局、旅游局等

2017

51-54

 

 

严格执行限塑令

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经信局

限制过度、豪华包装

商务局、工商局、经信局

引导减少过度、奢侈消费

商务局、政府办、宣传局

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环保局、经信局

(四)建设节约型政府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财政局、政府办

2018

58

 

45-46

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政府办、财政局、

 

 

 

(五) 培育循环经济文化

 

创建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教育局、经信局

2018

59-63

 

 

推进公共机构分类设施建设和分类文化宣传

城管局、宣传局

创新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组织形式

宣传部、教育局

四、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循环化,建设生态湛江

 

(一)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

 

构建城乡统筹发展体系

住建局、发改局、规划局、

2018

 4133

10

16173536

构建完善主体生态网络

国土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

(二)促进土地集约开发利用

 

强化土地规划和管理

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发改局、经信局

2018

101617

 

35

促进工业用地集约节约使用

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发改局、经信局

整合盘活存量土地再利用

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

(三)完善城镇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体系

住建局

2017

39

40

 25-29

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利用和雨水综合利用体系

住建局

2018

23374434

34

9

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保护

水务局

 

深化实施绿色湛江工程

林业局、城管局

2018

41

33

 

(四)探索绿色交通和绿色出行

 

加强道路交通生态环境保

交通局、城管局、林业局

2018

5556

 

5732

探索公共交通节能

交通局

推进智能交通管理

公安局、交通局

倡导绿色出行

宣传局、交通局

(五)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

 

严格建筑节能标准和规划

住建局

2018

122021424347

101617

841

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住建局

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

住建局

积极推动建筑节能改造

住建局

加大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和产品

住建局、科技局、经信局

积极推广建筑新能源应用

住建局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住建局、经信局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住建局、经信局、环保局


第六章 重点支撑项目及建设安排

目前,湛江市循环经济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基础,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根据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循环经济基础,湛江市要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四大任务,针对其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湛江市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湛江市循环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未来5年将重点实施5类共37个重点支撑项目,项目总投资达95.7047亿元(见表61)。


6-1:湛江市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

及进展情况

建设期限

效益

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工程

1

高炉矿渣高值化资源化利用项目

建设年产100万吨的高炉矿渣微粉生产线

10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6

年产值可达2.3亿元,创造利税3000万元,净利润1600万元

2

钢厂含铁尘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220t/a转底炉生产线、180t/a均质化生产线、110t/a冷压块生产线和120t/a氧化铁皮筛分生产线。

32547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016

项目年收入为19000万元。创造利税2556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1668万元。

3

废机油资源化利用生产润滑油项目

建设高压加氢、精馏装置一套,及其配套的制氢装置,润滑油调和装置一套。规划设计产能为50万吨/

43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019

预计年产值5亿元,创造利税7500万元,利润4500万元

4

年产10万吨橡胶粉改性沥青项目

建设轮胎粉化车间一条,包括轮胎钢丝去除机、冷冻房、粉碎机及包装线等。设计规模为年产10万吨橡胶粉改性沥青

3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016

年产橡胶改性沥青10万吨,产值4.5亿元,利税6700万元,利润4000万元

5

高科技节能环保再生TGB项目

拟建设占地面积2000亩国际化的TGB线路板生产基地,规划年生产TGB线路板3010m2,销售额达123.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地点在大山江街道325国道覃榜地段,用地139.7)

295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一期:20142015

二期:

20152018

一期建成后年产值112000万元,利税59500万元,净利润44000万元。

6

晨鸣纸业新型墙材项目

本项目拟建成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和6000万块蒸压粉煤灰标准砖生产线

67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700万元,年利税总额1600万元,年净利润1300万元

7

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循环经济项目

建设日产6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一套12M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和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工业)污泥的项目。

180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本项目投产后年产熟料200万吨,水泥300万吨,年产值21亿元,利税2.4亿元,净利润1.5亿元

8

电极废料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

项目主要是利用钢铁企业产生的电极废料生产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建成年产1000/年的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

5000

政府补助+企业自筹

2013~2016

本项目产品年产值650万元,每年可为国家创造税收400万元。

9

煤焦油废料生产高软化沥青循环经济项目

新建高软化点沥青自动生产线一条,新建厂房1栋,实现800 /年规模化生产。项目占地100

2000

政府补助+企业自筹

2013~2014

项目产品年产值2400万元,每年可为国家创造税收160万元

10

用生产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产生的废料生产冶金高纯增碳剂

项目主要是利用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生产冶金高纯增碳剂,建成年产10000/年的冶金高纯增碳剂生产线。项目占地50

500

政府补助+企业自筹

20142015

年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利润可达500万元

11

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

建成1003.24KWp光伏电站系统,首年发电量约118.818 KWh

18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综合利用石化产品,延长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工农复合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完善工程

12

制糖废水循环利用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清污分流系统和废水生化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制沼气),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450m3/h废水生化处理站及管道和配套设施。

2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项目建成运行后,年节约费用共计约94.6万元。

13

糖蜜制酒精联产制沼气项目

完成日处理酒精废液650立方米酒精废液处理系统及沼气制备系统的二期建设

5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建成后日处理酒精废液能力提高到2400立方,年产生物燃气约1500万立方。年营业收入达4000万元,净利润500万元

14

广垦糖业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

项目选址在广东徐闻县曲界镇华海糖业公司勇士分公司12队,兴建一座燃烧甘蔗叶为主,燃烧甘蔗渣为辅的发电厂。电厂建设规模为2×15MW汽轮发电机、2×75t/h生物质锅炉,分二期建设。

25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2亿度,供热39万吉焦,年产值达1.5亿,利税2000万元,净利润1400万元

15

冷链物流与冷库中心项目

建设占地200亩的物流中心

65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16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经济效益可达3600万元,净利润405万元

16

利用林业废弃物生产高密度板材项目

项目占地100余亩,通过增建、扩建、改造等方式,使中密度纤维生产达到年产10M3规模,改善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产出率

1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可实现利税800万元,净利润450万元,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17

晨鸣林浆纸林业三剩物气化炉替代重油利用项目

本工程设计规模65MW生物质气,可以代替90%以上的重油来满足石灰窑的热量需求

262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项目达产后每年的销售收入约为1.5亿元,创造利税3000万元,净利润2000万元

18

废旧地膜回收循环利用项目

建设一条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生产线,首先在徐闻县推广示范 0.0080.0090.0100.0110.012 毫米共 5种厚度地膜的回收

12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

本项将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农膜回收目,将回收600吨废旧农膜,年将加工再生塑料颗粒 2000 吨及再生资料产品 500吨,年收入 2000 万元,就良好的经济效益

19

农垦区生态旅游项目

建设占地500亩的生态旅游区

3500

企业自筹

20162018

项目建成后总营业收入约700万元,利税230万元,利润150万元。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工程

20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根据当地的饮食消费习惯,种植合适的蔬菜品种,规划2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6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016

一期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2000万元,净利润400万元。二期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新增净利润400万元。全部达产后产值约4000万元,净利润800万元

21

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项目

在农垦垦区红湖、东升、红星、勇士、南华、金星、火炬、友好、丰收、长山、湖光等农场新建11个万头以上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配套设施,年出栏商品猪18万头;配套建设年屠宰能力为20万头的生猪屠宰场

30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8

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后,每年总产值约4亿元,净利润7000万元。

22

2000头肉牛养殖项目

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年出栏2000头优质牛肉的肉牛养殖基地一个;建设屠宰能力在2万头的肉牛屠宰基地;配套建设检疫检测站、生活办公区等基础设施。

3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017

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6亿元,净利润1800万元。首年销售额4000万元,净利润450万元。第二年新增销售额4000万元,新增净利润450万元。第三年新增销售额8000万元,新增净利润900万元

23

秸秆和蔬菜种植废弃物加工青贮饲料项目

项目规划建设10万吨/年的饲料加工生产线,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产能为5万吨

1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一期:20152016

二期:20172018

项目建成后,年产青贮饲料10万吨。其中一期建成达产后产值1500万元,净利润225万元;二期建成达产后产值2100万元,净利润315万元。项目全部建设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600万元,净利润约540万元。

24

广垦糖业集团甘蔗良种培育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拟建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甘蔗良种健康种苗繁育中心,包括组培室2000 m2,生产性用房1000 m2,智能温室10000 m2以及仪器设备等;二是甘蔗良种一级苗圃基地建设,基地面积4700亩;三是甘蔗良种二级苗圃基地建设,基地面积37500

10000

政府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项目生产期正常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总成本6756.28万元,年利润2243.72万元,投资利润率21.26%

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和社会建设工程及重点项目

25

湛江市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

建设占地13300亩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区

258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8

预计年产值(交易额)可达400亿元以上,税收超10亿元,从业人员10万人

26

餐厨垃圾分类及收集项目

建设日处理餐厨垃圾100吨的生产装置及其附属设备,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

9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20152016

项目达产后年利润总额接近1000万元

27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建设日处理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及附属设备,包括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等

18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20142015

综合考虑垃圾发电上网收入和垃圾处理补贴收入,项目内部收益率在8%左右,投资回收周期7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8

城市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项目

1)    在东海岛建一座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首期3万吨/日规模;2) 在石化园区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首期10万吨/日规模;3)    在平乐县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85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20142017

项目投产后,可避免污染,美化环境,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水平。经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绿化和生产企业杂用水。从而减小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9

60万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

建设年处理60万吨建筑垃圾的生产线,包括建筑垃圾预处理及再生骨料生产装置,利用骨料墙体材料和道路材料生产装置,及相关附属设备

7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在6000万元左右,利润1000万元

30

湛江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

建设年拆解能力为10000辆的报废汽车拆解基地,总占地面积40亩,建设拆解车间45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成品仓库5500平方米,车辆暂存区9000平方米

10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016

本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4600万元,净利润500万元

31

广东粤西再生资源海关监管场所项目

建设占地467亩的海关兼管服务中心

50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42015

该项目运行后,年经营收入41108万元,年利润总额32246万元(所得税前),年税金及附加3618万元,所得税8062万元

32

循环型示范社区和美丽社区建设项目

选择 3-5 个社区,开展循环型社区改造

50000

采用BT投资模式

2015-2018

循环型示范社区通过引入先进的生态理念和设施实现了能源、水等资源节约使用,达到了生活废弃物高效回收,为居民生活和相关企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循环型社区建设具有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33

循环型村镇美丽乡村建设

推动循环型新型农村建设

11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20152020

项目建设将对位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即都市农业区构建集生产和生活为一体、城乡一体循环化的城镇化格局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4

路灯节能改造和城市道路照明节能降耗项目

对全市路灯进行改造,全部使用LED光源。建成路灯远程控制系统中心机房及相应的监控系统,对全市主干道道路照明设施实现远程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10000

采用BT投资模式

2014-2016

据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年节能800万度左右,同时能够实现道路照明高效管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

35

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建立集信息服务、采购交易、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的企业废旧资源信息交换与服务平台

2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筹

2015-2016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约5000万元,创造利润800万元,净利润500万元

36

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10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2015-2016

项目是湛江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基础类项目,项目建成有助于增强循环经济体系之间的信息交流,全面提升湛江市循环经济运行整体效率,促进物质高效循环,同时极大推动循环经济文化宣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7

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平台

建设湛江市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科技企业孵化平台

8000

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2015-2016

本项目建设对于提高湛江市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实力,促进科技成果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强循环经济领域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湛江市循环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57047

 

 

 

 

 


第一节 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

随着宝钢、中科石化等大型工业项目的规划,依托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设计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采用油化一体化模式,发展有机原料产业,为石化下游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在钢铁循环产业链的基础上,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角度,构建四个循环链,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和利用。形成以钢铁、石化为中心的多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按照企业入园、清洁生产,产业成链、融合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构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不同产业园区内、产业园间,以及不同产业链之间的物质循环和工艺耦合,促进产业集聚区企业整体集聚共生融合发展。

一、高炉矿渣高值化资源化利用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能力脆弱,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据权威统计,去年全国冶炼行业产生废渣达2亿多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约占4%,大量废渣堆存侵占土地,污染毒化土壤、水体和大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造成明显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目前发达国家废渣资源化利用已高达97%  

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矿渣,若对废渣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将它磨成平均粒径为8微米的矿渣微粉,不仅可以等量替代混凝土中的水泥,而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有高炉矿渣微粉的混凝土具有抗氯、碱侵蚀性好、抗微收缩、与钢筋粘结力强、混凝土后期强度高等特点。 

矿渣微粉是新型绿色环保产品,不仅能有效利用高炉冶金渣,变废为宝,还对缩减矿渣占地、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促进作用。矿渣微粉已成为生产高品质水泥、配置高性能、大体积、长寿命混凝土的首选物料之一。掺有矿渣微粉的混凝土具有水化热低、耐腐蚀、流动性好,后期强度高,防微缩,可使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改善等特点,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 

湛江市随着宝钢项目的上线,将成为中国南方又一大炼钢基地,将会有大量的高炉废渣产生,如不进行有效处理一方面带来环境压力,一方面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总方针下,拟建设对高炉矿渣的回收利用系统。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拟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与技术,建设年产100万吨的高炉矿渣微粉生产线。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生产可靠、技术先进、节省投资、提高效益为宗旨。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设备,同时尽量采用露天化布置,降低工程投资。 

优化设计,努力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生产车间布置紧凑,尽量节省用地。 

选用高效可靠的除尘设备,确保净化后的废气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工艺流程如下图:

6-1:高炉矿渣加工流程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建设周期12个月。计划于2016年建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3亿元,创造利税3000万元,净利润16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建成后不仅充分利用了钢厂的冶金废渣,为企业添加了一个经济增长点,而且有助于减轻这些废渣对土地的占用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和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

二、钢厂含铁尘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和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落后,我国钢铁工业向自然环境排放了大量的粉尘等污染物,各种粉尘数量排放量约为粗钢的10%左右,2013年钢铁产量将超过7亿吨,钢铁企业的粉尘排年放量将超过7000万吨。这些尘泥如果直接反高炉生产,会造成炉料中含锌量过高,锌在高炉内挥发、富集,在高炉炉身上部形成结瘤,影响高炉的正常操作,缩短炉衬寿命。因此,钢铁生产工序很难对其产生粉尘全部直接回收使用。粉尘污染物的排放给人的生理健康和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破坏,粉尘弥漫在空气中将严重影响人类社会活动,近些年雾霾天频发,钢铁企业粉尘是PM2.5一个重要的来源;目前多数钢铁厂采用堆填或外委加工的方式对进行处理,如果对方随时间延长,其堆放空间逐年减少,堆积费用逐年提高,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粉尘中的铅、锌、镉和铬等有害元素浸出进入地下水和生物链中对人和动植物有危害,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外委处置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为有效解决钢铁企业粉尘和废弃物的积压等问题,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扶持钢铁行业粉尘等固废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制定和出台新的环保法规和废物回收法规,将钢铁厂粉尘特别是含锌铅粉尘划为有害物质,禁止向外界环境直接排放,并要求钢铁厂对其粉尘进行处理,对其中的锌等有价元素进行回收利用或钝化处理。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拟建设220t/a转底炉生产线、180t/a均质化生产线、110t/a冷压块生产线和120t/a氧化铁皮筛分生产线。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120t/a转底炉生产线(含两期共建部分),均质化生产线、冷压块生产线和氧化铁皮筛分生产线一次建成;二期工程建设120t/a转底炉生产线。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转底炉起源于轧钢环形加热炉,其原理是将尘泥与碳粉、粘结剂混合造球,生球经烘干后置于转底炉内旋转的炉床上,控制炉温1250℃左右,当转底炉转动时生球被加热,原料中的铁氧化物和氧化锌被还原,还原出的金属锌挥发并随烟气一起排出,烟气依次经过余热锅炉和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挥发出的锌在冷却后氧化成细小的固体颗粒而沉积在布袋除尘器内,从而实现对锌资源的回收。还原出来的铁金属化球团排除炉外,可直接进高炉或者电炉进行冶炼回收金属铁。

转底炉由储灰仓、混合、造球或压块设备、转底炉焙烧、烟气冷却和锌尘收集系统等组成,通过对尘泥加碳、压球后,送入转底炉中焙烧,脱锌率90%以上,产品为金属化球团,金属化率>70%,供高炉使用,锌尘通过除尘系统收集后可用于有色金属熔炼企业。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32547万元,建设周期12个月。计划于2016年建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后,年收入为19000万元。创造利税2556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1668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充分利用炼钢厂产生的含铁尘泥、解决含锌尘泥利用问题,使锌元素在冶炼过程中不断的循环、累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减轻含铁尘泥对大气、土壤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实现尘泥等固废资源变废为宝的重要手段,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废机油资源化利用生产润滑油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湛江燃油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要求,环保、资源节约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在成效。

在十二五末,该公司建设一套80万吨/年沥青技术升级项目和10万吨/年的改性沥青装置,储罐和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共投资6.4亿元,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投产。该装置利用重质稠油为原料,生产重交沥青,部份重交沥青经改性,生产高品质改性沥青。经测算,年总利润总额为9088万元。在十三五发展规划初稿中,计划投资建设2大循环经济项目,其中之一是废机油生产润滑剂项目。

该公司馏份油是生产润滑油的理想原料,而废机油富含润滑油添加剂,两种不可互混,为了提高润滑油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公司每年润滑油消耗达几百万吨,有的回收作为燃料,个别的直接倒到排水沟,严重污染环境,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决定废物利用,规划用废机油生产润滑油项目。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高压加氢、精馏装置一套,及其配套的制氢装置,润滑油调和装置一套。规划设计产能为50万吨/年。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回收废机油,与公司现有中间产品混合,再经过加氢精制、精馏工艺,脱除杂质,生产高档润滑油。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该项目预计投资4.3亿元,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其中利用废机油10万吨/年。预计2019年建成投产。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创造利税7500万元,利润45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通过对废机油的回收利用,减少了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加了其附加值,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都有积极意义。

、年产10万吨橡胶粉改性沥青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湛江燃油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要求,环保、资源节约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在成效。

在十二五末,该公司建设一套80万吨/年沥青技术升级项目和10万吨/年的改性沥青装置,储罐和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共投资6.4亿元,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投产。该装置利用重质稠油为原料,生产重交沥青,部份重交沥青经改性,生产高品质改性沥青。经测算,年总利润总额为9088万元。在十三五发展规划初稿中,计划投资建设2大循环经济项目,其中之一是10万吨橡胶粉改性沥青项目。

橡胶粉是一种最便宜的改性剂,加入沥青后,产出的改性沥青性能较好,特别适用于南方地区建设道路,且该产品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周边有液化汽的废冷能,可充分利用该冷能,降低废轮胎粉化成本和提高橡胶粉的质量。废轮胎的再利用,避免轮胎带来的环境污染。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轮胎粉化车间一条,包括轮胎钢丝去除机、冷冻房、粉碎机及包装线等。设计规模为年产10万吨橡胶粉改性沥青。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采用低温法,利用附近LNG站的冷能,将轮胎冷至玻璃化温度以下,用粉碎机进行打碎,使废轮胎变成橡胶粉,再利用现有的改性沥青装置,生产橡胶改性沥青。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该项目预计新增投资3000万元。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

5、项目经济效益

年产橡胶改性沥青10万吨,产值4.5亿元,利税6700万元,利润40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汽车的废旧轮胎数量在逐年上升,如回收利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项目建成后,可回收利用废轮胎1.5万吨,约等于25万只轮胎,减少了黑色垃圾污染,有很好的循环效应。

、高科技节能环保再生TGB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配套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有必要引入产业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制企业,与之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近年来PCB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已成为电子产业的支柱,并形成了以印制线路板为龙头,其他设备、化工原料、电子电器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传统的PCB行业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耗水量大,产品成本高。尤其是环境污染,在有印制线路板行业的地区的相关水域,鱼类死亡,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不能用于农田灌溉;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实施TGB技术,是改变传统的TCB的不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吴川惠迪公司与北京艾瑞科技公司携手合作研究报告的一种电路板制作新工艺。称为“TGB”技术。该TGB技术已于2010102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利用这一技术吴川市惠迪再生废料物流园有限公司决定与北京艾瑞科技公司合作,建设“TGB”生产项目,由北京艾瑞科技公司出技术,惠迪再生原料物流园有限公司出资金,合作办厂,盈利按协定比例分成,具体建设事宜由吴川市惠迪再生原料物流园有限公司负责。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拟建设占地面积2000亩国际化的TGB线路板生产基地,规划年生产TGB线路板3010m2,销售额达123.2亿元。

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地点在大山江街道325国道覃榜地段,用地139.7亩;二期工程建设地点在浅水镇浅水国营林场内,用地面积1860.3亩,本报告只重点研究一期建设内容。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1)加成法技术:在未覆铜的基板上,利用丝印的方法印制导电胶形成导电图形,通过工艺实施形成线路板。

6-2:加成法工艺示意图

主要优点:工艺简单,无污染,无铜资源浪费。

主要缺点:双面及多层制板方法正在完善。

本项目工艺为加成印制电子线路板工艺,其加成方法为丝网印制。将绝缘材料和导电材料印制在基板上,获得线路板的绝缘层和导电线路,基材选择可以是金属、环氧、软基板或其他基板。

2)工艺流程如下图:

6-3: 工艺的主要制备流程示意图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本项目第一期投入总资金29575万元,其中土地费2254万元,建筑工程费14064万元;安装工程费4394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5500万元;环保处理110万元;其他费用1774万元;基本预备费1479万元。

自有资金5875万元,占投入总资金19.9%;银行贷款23700万元,占投入总资金80.1%

项目于2014年至2018年建设完成。2015年初完成第一期建设,2018年完成第二期建设。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经营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12000万元,平均销售利润率53.2%;销售净利润率39.4%;实现利润总额59591万元,实现净利润44172万元;总投资利润率201%;实现税收(含附加)5925万元,投资利税率为222%。项目收益率较高,经济效益突出。该项目经营期内实现净现值437万元,项目资金流量好,内部收益率为142.9%,高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资回收期为0.7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是吴川市惠迪再生原料物流园有限公司与北京艾瑞科技公司合作的TGB高科技线路板项目,项目实施后,取代了传统的PCB覆铜板等专有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保护环境,易于管理等优点,且免除了基材覆铜制造,化学处理,酸碱性蚀刻、碱性阻焊成像等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制作环节,完全实现了线路板制造新工艺的环保化,是线路板行业的巨大变革。

项目符合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整体规划,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形成产业循环链,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

、晨鸣纸业新型墙材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湛江晨鸣自备电厂装有三台2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生产二台炉运行,锅炉燃料以燃煤为主,掺烧部分生物质料 (生物质料成分主要为树皮、碎木屑),掺烧量约500t/d。两台炉运行年耗煤量约60万吨,粉煤灰年产生量约12万吨、炉渣年产生量约6万吨;脱硫石膏(粉状)产量年产量 3.5吨。目前,粉煤灰及石膏一部分外运至水泥厂,一部分存放在贮灰场,不能全部得到处理利用,影响生产污染环境。

湛江市鼓励上粉煤灰制砖项目;目前湛江市场上对加气砌块的需求量很大,因目前湛江已有的和正在建的加气块厂家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粉煤灰蒸压标砖目前只有吉城墙体一家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上水泥标砖较多,但水泥标砖强度较差。

为了适应国家对墙体材料的宏观调控政策,满足城市建设对新型墙体材料(加气粉煤灰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标砖)的市场需求、从项目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社会效益出发,决定投资建设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及6000万块蒸压粉煤灰标砖生产线项目。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拟建成年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和6000万块蒸压粉煤灰标准砖生产线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以粉煤灰、生石灰、脱硫石膏、水泥、铝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原料湿磨、微机系统配料、搅拌浇注、发气膨胀、静停、切割、蒸压养护、出釜脱模加工或堆放的工艺技术。在原材料加工制备阶段,生石灰和石膏经破碎、计量、粉磨后入料仓储存;粉煤灰经输送、加水、搅拌后入罐储存;水泥直接入水泥仓储存。各种原材料、废料浆、铝粉浆(计量、搅拌)依照规定的顺序计量、加入浇注搅拌机中搅拌,并逐个模定点浇注;浇注好的模具移动至静停室经过一段时间静停,发气膨胀形成多孔坯体并具有一定强度后,由吊具将模具和多孔坯体吊至切割机上并完成开模、脱模并将脱下的模框与返回的蒸养侧板重新组合成模具;坯体经过侧面垂直切割、纵向水平切割后由半成品吊具连同底板吊至蒸养小车,编组入蒸压釜进行高温蒸养(由晨鸣纸业公司电厂锅炉提供蒸汽)、出釜,由成品吊具将成品堆垛,包装出厂。见工艺流程图6-4

蒸压粉煤灰标准砖:由厂外运进的块状生石灰、脱硫石膏及炉渣(砂)卸入堆棚内贮存,经过受料斗、破碎机、斗提机分别卸入贮库内,库下按比例振动给料,输送至球磨机进行粉磨,后由提升机送入配料仓待配料。由厂外运进的粉煤灰由堆场经受料斗、输送机入配料仓待配料。

 

6-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工艺流程图

配料仓下,原料经过称量,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提升至消化仓消化,再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后送至液压砖机压制成型,由码跺机装入台车,经摆渡车推入蒸压房内蒸养,蒸好的砖经行车、移砖车送入成品堆场堆放。见工艺流程图6-5

6-5:蒸压粉煤灰标准砖生产工艺流程图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投入总资金为6797.9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合计6204.70万元,流动资金464.2万元,建设期利息129万元。

项目于2014年建成投产。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700万元,年利税总额1600万元,年净利润13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利用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每年可消化工业废渣约18万吨,减少了工业废渣的污染和占地,使工业废渣变废为宝,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大量资源,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

、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循环经济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设计废弃物协同处置的来源主要是湛江钢铁的工业废渣有水渣、钢渣、炉底渣和铁质尾矿等,以及湛江电厂的粉煤灰和脱硫石膏;项目设计污泥协同处置的来源主要是廉江市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和湛江钢铁的工业污泥等。

整个项目的循环经济利用路径见下图,其中虚线为产生的固废或污泥流向,实线为循环利用的流向。从下图6-6可知,我公司不仅可以与外部固废或污泥进行循环利用,而且也可以自行处置内部产生的废水、余热和废石等,整个项目的循环利用程度达到国家一流水平。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为一条日产6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一套12M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和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工业)污泥的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产出200万吨优质熟料,250万吨高标号优质水泥,同时处理城市(工业)污泥11万吨,工业废渣116万吨,利用余热发电6800万度。

6-6:廉江市丰诚水泥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总图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在厂内设置泥饼储存库,用于临时堆存。泥饼依次通过破碎机、胶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板式给料机、皮带秤和污泥打散机,喂入窑尾分解炉内,进行无害化协同焚烧处置。

具体工艺流程图示见下图6-7

6-7:工业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设立一个150t的接收仓,污泥储仓仓下设滑架卸料装置,滑架装置下设置预压螺旋输送机。污泥输送泵采用膏体泵,污泥经管道直接送至窑尾烟室进料口。一级泵组采用单泵布置,泵的单机能力均为8t/h。其工艺流程图见下图6-8

6-8: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来自湛江电厂的粉煤灰汽运进厂后,存放于粉煤灰库内。通过专用输送管道,经过计量掺入其他原材料内,在水泥磨机内粉磨合格后,成为成品水泥,工艺流程如图6-9

水渣

钢渣

炉底渣

脱硫石膏

粉煤灰

堆棚

堆棚

粉煤灰库

水泥磨

水泥配料站

辊压机

选粉机

水泥库

堆棚

采矿废石

汽运或皮带进厂

6-9: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设备冷却水使用过后通过压力回流到冷却塔,经过冷却后进入循环水池,再通过给水泵加压送到各用水点,循环使用,冷却水量为300m3/h。废水循环利用工艺流程图见下图6-10

设备冷却水

冷却水塔

循环水池

生产污水

生产污水

污水深度处理车间

中水利用

高温水

常温水

经加药和过滤后,泵送至设备

厂区绿化及道路洒水

6-10:废水循环利用工艺流程图

新型干法生产线生产过程中,通过余热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将窑头、窑尾排出大量低品的废气余热进行回收换热,产生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实现热能——机械能的转换,再带动发电机转化成电能。工艺流程图如图6-11

沉降塔

发电机房

AQC锅炉

回转窑

篦冷机

高温蒸汽

常温水

袋收尘

预热器及分解炉

原料磨

袋收尘

冷却塔

SP锅炉

沉降塔

低温水汽

循环水车间

常温水

低温废气

高温废汽

高温废汽

低温无尘废气排放

低温无尘废气排放

电力自用

6-11:余热发电工艺流程图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于2013年至2015年建设完成,预计201510月建成投产。

5、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投产后年产熟料200万吨,水泥300万吨,年产值21亿元,利税2.4亿元,净利润1.5亿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在立项之初已充分考虑综合利用湛江区域的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工业)废弃物。项目设计废弃物协同处置的来源主要是湛江钢铁的工业废渣有水渣、钢渣、炉底渣和铁质尾矿等,以及湛江电厂的粉煤灰和脱硫石膏。

项目设计污泥协同处置的来源主要是廉江市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和湛江钢铁的工业污泥等。

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与外部固废或污泥进行循环利用,而且也可以自行处置内部产生的废水、余热和废石等,整个项目的循环利用程度达到国家一流水平,具有很好的循环经济效果和示范效应。

、电极废料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施节能减排、实现我国长远能源战略转型、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也是减少对石油资源依赖的主要途径。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锂离子电池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动车车载电源,将成为各国新能源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性能,并且碳材料价廉、无毒,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碳负极材料。碳材料种类繁多,目前研究得较多且较为成功的碳负极材料有改性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MCMB)、有机物裂解炭等。其中人造石墨具有颗粒形态好、不可逆容量损失低、循环稳定的优点,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的理想负极材料之一。但人造石墨存在价格高,使所制备的负极材料价格也高。

本项目的完成,将大幅度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性价比,对实现电池整体性能提升,扩大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电动车的产业化规模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可充分利用钢铁企业生产的人造石墨废旧电极,提升产品附加值,不仅能够缩减、替代同类进口材料,还可有望实现对外出口,增强国内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主要是利用钢铁企业产生的电极废料生产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建成年产1000/年的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本项目以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对钢铁企业产生的电极废料进行深加工处理,以改善其粒度及粒形,提高振实密度(堆密度)、纯度、倍率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从而达到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整个生产过程中体现了能源循环综合利用。

本项目产品采用技术路线主要包含如下关键技术:

(1)将钢铁企业产生的人造石墨电极废料经过高速粉碎机粗碎;

(2)将粗碎后的石墨粉进行机械改性处理,结合分级技术对人造石墨微粉进行颗粒整形和球形化处理;

(3)对人造石墨粉体进行纯化处理;

(4)将纯化处理后的人造石墨放入洗涤设备内加水洗涤至PH值呈中性,并脱水烘干;

(5)将烘干后的石墨粉在一定浓度的掺杂剂溶液中浸渍、掺杂处理;

(6)将上述处理后的石墨粉与一定量的有机物混合包覆处理;

(7)将包覆石墨进行碳化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形成完整稳固的包覆层;

(8)进行复合改性处理,运用纳米分散技术将包覆后的人造石墨复合导电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碳纤维等;

(9)破碎、筛分、包装。

生产工艺路线见图6-12

 

 

原料检验

废旧电极

粗碎

机械改性

分级

纯化

脱水/烘干

浸渍/掺杂

包覆

炭化/石墨化

复合改性

破碎,筛分,包装

 

检验/入库

6-12 电极废料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工艺流程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预计总投资额5000万元,2.5年内完成项目。于2013年下半年至2016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经初步估算,本项目产品净利润率在25%以上。据保守估计,项目完成后按照年产1000吨的产量,6.5万元/吨的销售价计算,本项目产品年产值650万元,每年可为国家创造税收400万元。

增加社会就业100人以上。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周围500公里内有7家大型钢铁厂,钢铁厂会产生大量的废旧电极,我公司研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产品充分利用这些废旧电极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大大提高这些废弃物的附加值,起到非常好的循环效应。

、煤焦油废料生产高软化沥青循环经济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通用级沥青碳纤维是一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多用途材料,主要用于飞机或汽车的刹车片,增强混泥土补强材料,密封材料,摩擦材料。我国在沥青基碳纤维的开发与生产方面有较为久远的历史,70年代初,上海焦化厂以煤焦油为原料成功地制取了碳纤维,但因实验结果不稳定,产品质量不高而中止。1979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开始研制沥青基碳纤维,90年代先后采用十几家焦化厂的煤焦油为原料进行了研制,取得满意的结果,目前已有3套年产百吨级沥青级碳纤维生产线,但沥青级碳纤维生产所需的原料高软化点沥青制备工艺复杂。因此,急需研发用于通用级沥青碳纤维的高软化点沥青。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廉价的中温煤沥青或煤焦油为原料,通过简单易行的工艺和方法,开发出一种高软化点沥青制备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达到年产800吨生产规模,填补国内空白。可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及高性能浸渍剂,还可以作为制备目前在各种高端产品(耐高温结构材料、高强度耐高温螺栓、飞机和导弹、舰船结构材料)上获得广泛应用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基体,是煤化工产品中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

项目实施对其他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技术彻底解决了钢铁企业产生的大量固体煤焦油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循环经济政策,很好解决环境保护的一项新发明。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新建高软化点沥青自动生产线一条,新建厂房1栋,实现800 /年规模化生产。项目占地100亩。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项目主要是利用钢铁企业产生的煤焦油废料生产高软化点沥青,针对目前高软化点沥青制备成本高、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原料精制、添加剂混合和热缩聚等手段控制所得沥青的软化点和QI组成,降低有害物含量,提高石墨化性能,解决高软化点沥青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

本项目产品采用技术路线主要包含如下关键技术:

1)原料沥青的精制,去除灰分杂质和一次QI组分;

2)将精制中温煤沥青或石油沥青与改性添加剂混合;

3)将混合料在250500℃温度范围内热处理548小时;

4)将产物冷却后粉碎至13μm

5)高软化点沥青原位包覆石墨电极获得改性电极材料。

工艺流程图如图6-13

6-13 高软点沥青生产工艺流程图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预计总投资额2000万元,2年内完成项目。于2013年至2014年完成投产。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产品年产值2400万元,每年可为国家创造税收160万元。

增加社会就业50人以上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是落实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健康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生产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产生的废料生产冶金高纯增碳剂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开发用制造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废料生产冶金高纯增碳剂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同时也是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满足市场对该材料的需求,增加效益,同时量产的扩大,技术工艺的革新都将带来公司规模化,集约化效应。而且也在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支持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节能工作。 本项目将成为公司一个新的里程碑式发展转折点,为打造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打下基础,为企业走科学良性发展做铺垫。

该项目符合当地经济和发展规划目标,是响应湛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作为宝钢集团、中科炼化的配套项目工程,在区域内可形成一定产业集聚的项目。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主要是利用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生产冶金高纯增碳剂,建成年产10000/年的冶金高纯增碳剂生产线。项目占地50亩。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冶炼增碳用的首选材料——增碳剂。微粉石墨类增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配料、搅拌、造粒、干燥,即得,其中,所述配料是将含碳量为80-99%微粉石墨与余量粘结剂均匀混合,所述微粉石墨为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加工过程中生成的石墨尾料

6-14 聚鑫增碳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预计总投资额500万元, 1.5年内完成项目。于2014年至2015年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时,整形石墨及增碳剂可以达到5000/年,年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利润可达5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利用该技术每年可解决固体废气物12000吨,减少固体废物处理量5000吨,制得的微粉石墨类增碳剂具有高碳、低硫、低磷、低含水量等特点,可减少冶炼过程中脱硫剂40%的使用量,并充分利用石墨尾料中微粉石墨的理化性能,所制得增碳剂颗粒的硬度和粒径适中,不需另作碾磨/磨碎加工即可直接用于钢材的冶炼。通过造粒可以减少环境中的粉尘50%以上,并显著改善和减少钢材冶炼作业环境中的环境污染。另外,还可以很好地解决了石墨尾料所致的堆放填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和隐患,实现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

、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很大程度上改变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方式,给能源发展带来革新。中国光伏产业在国家大型工程项目、推广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湛江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暑季长,寒季短,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988小时左右,多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在4958 MJ/M2•a 左右,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四类,接近三类区域,比较适合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本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厂的大面积生物质燃料存储棚架及建筑群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与生物质发电厂的有机整合及优势互补,并显著提升整体发电及节能效率。项目落成后,将使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厂成为综合利用生物质环保能源和太阳能的大型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对推动中国绿色环保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光伏发电项目由广东省沙角(C)发电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工程建设总容量约为1 MWp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成1003.24KWp光伏电站系统,首年发电量约118.818 KWh(按现有系统运行情况估算),25年平均年发电量108.141万度。所发电量供厂房就地消耗。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作为光电转换装置,同时根据建设方案配置相应的接入系统。项目主要包括光电转换系统、直流系统、逆变系统、防逆流系统等。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中政府专项补助1100万元,企业自筹700万元。

5、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所属发电厂是生物质发电厂,按国家规定享受0.75/kWh的电价上网,因此本光伏项目所发电力也按照生物质电价计算。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营业收入约80万元,净利润5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很大程度上改变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方式,给能源发展带来革新。开发和利用包括生物质、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整和优化广东电网的能源结构,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节 工农复合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完善工程和重点项目

依据湛江市农业资源及产品特色,规划发展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基地和深加工产业园。在前期产业园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湛江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建共管的雷州东西洋粮食现代产业化示范区、正大(湛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等项目。

园区龙头企业龙头双引擎带动园区周边基地(以及异地)与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从而走园区+企业+基地+农户多主体一体化的道路模式。依据湛江的农业特点,重点发展制糖业、林业加工、制药、养殖屠宰加工、水产加工等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制糖废水循环利用工程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甘蔗是湛江主要农副产品品种之一,蔗糖加工产业链成熟,生产量大,废水产生量大,如不能有效处理,一方面对环境造成压力,同时造成资源浪费。对制糖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在环境治理的同时,对产生的废水进行资源化处理变的非常重要。本项目对制糖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制成沼气,项目由广东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由广东半岛糖业有限公司及雷州市信通糖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制糖废水资源化处理将起到示范作用。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内容包括清污分流系统和废水生化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制沼气),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450m3/h废水生化处理站及管道和配套设施。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采用厌氧+好氧工艺方案,并采用广西必佳公司的专利技术TLP厌氧发酵技术增加糖厂高浓度废水处理效果,以确保废水处理后可靠稳定达标,经处理后废水达到制糖生产用水的水质标准和要求。

将全厂循环水、工艺水、设备冷却水进行全面清污分流,将高浓度废水泵入厌氧单元,低浓度废水直接进入好氧生化处理单元,使废水达到生化处理水质后再循环使用。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于2014-2015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运行后,年节约费用共计约94.6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减少污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新增年COD减排能力上百吨,产生的沼气可作为供热能源,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糖蜜制酒精联产制沼气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本项目承担单位为广东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广东徐闻三和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选址在湛江徐闻县勇士农场,2008年已引进广西必佳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TLP高效厌氧发酵技术,建造糖蜜酒精废液综合利用项目,解决企业在废水处理上的难题,节约工程投资,而且可以回收大量沼气,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经厌氧处理后产生的沼液是很好的液体有机肥生产原料,可用于生产液肥产品用于工厂附近的甘蔗、果树等旱地作物的生产,能够改善土壤性状,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改善有所帮助,而且还能减少化肥的用量,完全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酒精废液处理系统及沼气制备系统,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酒精废液650立方米,COD去除率保持稳定在60%以上,容积负荷达到35kg COD/ m3· d。第二期工程目前正在抓紧筹建当中。

同时建立配套的沼液沼渣生产有机肥生产线。此部分属于新建。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沼气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图6-15所示:

6-15:酒精废液生产沼气净化精制沼气工艺流程图

固态有机肥制备工艺流程如图6-16所示:

 

    

无机

经腐熟的干粪

 

 

 

造粒

干燥

筛分

包装

检验

出厂

造粒

6-16:沼渣生产固态有机肥工艺流程

叶面肥制备工艺流程如图6-17所示:

 

沼液稳定储存池

沼液暂储罐

菌种培养罐

转换泵

菌肥发酵罐

灌装机

 

 

 

 

 

 

过滤设施

6-17:沼液生产高效叶面肥工艺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于2014年至2015年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建成后日处理酒精废液能力提高到2400立方,年产生物燃气约1500万立方。年营业收入达4000万元,净利润5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酒精厂污染治理问题,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垦区内外的制糖、酒精等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提供了新途径。酒精废液治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物能源沼气,可以替代燃煤直接用于酒精生产甚至可以燃烧发电以及压缩生产生物燃气供民用。

三、广垦糖业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本项目旨在将原先置于田间焚烧的甘蔗叶和制糖厂的废物甘蔗渣回收并转换成可循环再生的生物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燃气等一次化石能源生产电力,可在大限度实现蔗糖产业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本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全部燃料由广东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提供。甘蔗叶在辖下16个农场的约30万亩甘蔗地收集,甘蔗渣由辖下11间糖厂收集,沼气由广东徐闻三和发展有限公司酒精厂的废液处理工段提供。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选址在广东徐闻县曲界镇华海糖业公司勇士分公司12队,兴建一座燃烧甘蔗叶为主,燃烧甘蔗渣为辅的发电厂。电厂建设规模为2×15MW汽轮发电机、2×75t/h生物质锅炉,分两期建设。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15MW汽轮发电机组、1×75t/h生物质锅炉,锅炉采用丹麦BWE公司燃烧生物质技术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额2.5亿元。项目于2013年至2015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2亿度,供热39万吉焦,年产值达1.5亿,利税2000万元,净利润14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两期工程)实施后,与同等规模燃煤锅炉相比,这些环保能源的使用每年还可以减少灰尘排放量(除尘后)约23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37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万吨,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也大大减少。该项目每年燃烧生物质燃料产生的灰渣约22613吨还是生产农用钾肥的优良原料。同时本项目也是热电联产项目(向邻近的三和酒精厂生产供热),大大提升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良好综合效益。

项目建设可满足广垦糖业集团酒精厂锅炉供热和徐闻地区供电的需求,并可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均具有积极意义。

四、冷链物流与冷库中心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冷链配送服务行业已经在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变得非常普遍,它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吃到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也为快递及物流商开辟了新的业务市场和利润增长源。

目前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其他国家的农产品损耗率非常高,发达国家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率仅为5%。我国由于冷链物流落后,致使很多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被退货甚至索赔。冷链的缺失使得农产品销售深受其害。

湛江是个农业大市,但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健全,技术及管理相对落后。建立以专业化的农产品冷藏、冷冻运输车、冷藏配送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为主的冷流运输体系,这对促进当地乃至全国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拟引进国际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设备、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装备,普及实现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在产业园屠宰加工区分别建设高性能冷库、常温库及与冷库配套的制冷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

项目占地面积2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蔬菜、冻品、干货、特色农产品、肉类等经营品种的批发交易区、冷冻存储区、物流区、认证农产品加工配送区和生活配套服务区等。

项目建成后将具备以下几大功能:

一是货物集散功能:将园区和周边区域出的货物进行集中进行分拣、储存,通过换装方式向外集中发运;

二是货物中转功能:一方面,物流中心可以连接各种运输方式,实现多式联运,为区域的农产品运输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物流中心也将起到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配送的作用;

三是配送功能:物流中心建成后,将在满足本地区内农产品、畜牧产品长途运输的基础上,还针对当地其他社区、农户、工商注册单位、合作社提供配送服务;

四是流通加工功能:通过对商品的包装整理、加固、换装、改装、条形码印制等等加工,提高物流对象的附加价值;

五是物流信息服务功能: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完成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纪录与分析、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物流决策支持、以及方便结算、利税等单据处理,提高工作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简化手续;

六是电子商务的辅助功能:物流中心可以利用巨大的仓储资源、专业的配送服务,支撑相关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采用适当手段和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化。一方面,要在加工区畜禽肉制品按批次应用条形码、RFID等技术进行登记,结合生产档案建立全程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平台。另一方面,要以销售大区为中心,建立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保证食品质量水平,并给消费者提供监管途径,建立消费者的信任通道。同时,公共信息平台和冷链物流体系可以针对其他食品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利于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冷链物流体系的效用。

物流中心将使用自动化装卸、搬运、传送和分拣设备、标准托盘、高位立体仓库、巷道堆垛机、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识别系统、EDI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要建设成标准化、现代化的物流园区。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约6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2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于20152016年实施。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经济效益可达3600万元,净利润405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由于本项目不仅对本规划产生的产品提供物流支撑,还能带动区域内所有食品物流的周转,因此,本项目具备较强的社会效益,将有效促进和带动区域及周边食品物流业的发展和提升。

五、利用林业废弃物生产高密度板材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湛江市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木材加工边角料、废弃料量大,如不加以利用,一是造成资源浪费,二是造成环境污染。

木材加工的废弃边角料可以作为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和造纸的原料,可以有效解决木材加工的边角料和废弃料的资源化问题。一个年产10M3的纤维板厂,可辐射周边100公里内的木材废弃料回收,带动就业、带动农户运输业,增加农户直接经济收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占地100余亩,通过增建、扩建、改造等方式,使中密度纤维生产达到年产10M3规模,改善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产出率。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本项目已有一定基础,前期投资5000万元,已完成。本次计划投资1000万元,主要用于增建扩建产能、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项目时间一年,与2015年完成

4、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可实现利税800万元,净利润450万元,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周边100公里内的木材加工废弃料、边角料。通过对采伐剩余物,包括枝桠材、造材截头、加工板皮边角料等三剩物,使林业加工废弃资源得到再利用

六、晨鸣林浆纸林业三剩物气化炉替代重油利用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湛江晨鸣一期原料采用原木与商品木片相结合的方式,原木经剥皮切片筛选后送至制浆车间,筛出的树皮及木屑送至木片仓经带式输送机与原煤混合作为燃料燃烧。树皮及木屑所具有的生物质价值没有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浆厂的石灰窑工段又要使用重油作为燃料进行白泥焙烧,回收CaO。重油价格昂贵,且燃烧后的烟气含有硫化物与氮氧化物,污染大气。为了充分利用浆厂备料工段现有的树皮与木屑废弃物,同时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湛江晨鸣经过多方交流和考察,确定了利用树皮及木屑作为原料,经气化得到生物质气代替重油用于白泥焙烧的项目建设思路。此方案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工程设计规模65MW生物质气,可以代替90%以上的重油来满足石灰窑的热量需求。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本项目以树皮及木屑为原料,首先采用石灰窑烟气加热全厂回收的蒸汽冷凝水,将其温度提高,然后用高温的冷凝水去加热空气,被加热的空气去干燥树皮及木屑原料,干燥后,原料进入CFB循环流化床锅炉,850℃工况下生物质裂解产生的600℃可燃气体,靠自身微压进入石灰窑代替重油燃烧。

本项目原料由三部分组成:现有备料剥皮设备排出的树皮、外购树皮和现有木片筛选排出的木屑,外购树皮置于新建的280m3/h接收地坑。通过皮带与自产树皮混合,用现有的树皮破碎机破碎,输送至现有的8500m3树皮仓内混合。在木片筛选附近新建3500m3木屑料仓,将木屑从车间输送至此,通过皮带输送与木片仓送出的树皮混合,送至干燥机喂料仓。树皮在与木屑混合前先经过盘筛筛选出过小颗粒,将其送去动力炉。

干燥热源优先考虑石灰窑的烟气,全厂冷凝水余热,使用低压蒸汽作为备用热源。全场蒸汽冷凝水经泵送至换热器,与石灰窑烟气换热后送至带式干燥机,换热后的冷凝水送至锅炉软化水车间回用。

在带式干燥机中,加热后的蒸汽冷凝水经废热回收加热空气,热空气穿过摊铺的燃料层及有孔的皮带,蒸发出的水分被干燥空气带走。湿空气排到大气,干燥后生物质燃料干度为85%,用刮板输送机及斗式提升机送到气化炉的炉前燃料仓。

气化炉是个循环流化床的鼓风气化炉,流化床以外购石灰作为床层填料,与生物质燃料混合后,经计量螺旋机及转子给料器送入到气化炉内。气化炉使用来自石灰窑的预热空气,空气从气化炉底部通过格栅引入,确保进气化炉空气的正确分配。单向流的旋风分离器用于分离燃气携带的固形物,含有未燃尽的碳和循环流化床垫层材料的固形物通过回流管返回气化炉,以提高气化炉转化效率。

还需要二级旋风分离器来减少去石灰窑的固形物量和可能的杂质元素。二级旋风分离器的飞灰排出后送动力锅炉烧掉。

所得到的生物质气主要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一些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性成分,通过内衬耐火材料的燃气管引到石灰窑,用双燃料的石灰窑燃烧器燃烧。燃烧器也可以烧重油。烟气热回收系统回收静电除尘器后烟气的余热,用于生物质干燥。流程简如图6-18

6-1865MW气化炉工艺流程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本项目所需资金26264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25622万元,流动资金642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

项目于2014年至2015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达产后每年的销售收入约为1.5亿元,创造利税3000万元,净利润20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将采用先进且实用生产技术及设备,极大地降低了重油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降低了污染负荷。充分利用烟气及蒸汽冷凝水的余热,有效回收能源,经济效益明显。气化剩余的灰烬含有碳末,送到动力炉进一步燃烧。本项目产生的振动设备均采用有效的降噪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噪声均得到有效治理,从而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各项环保指标满足国家和广东省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本项目减少由重油燃烧产生的硫化物及氮氧化物,有效降低了全厂的大气污染负荷。

七、废旧地膜回收循环利用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废弃农膜不易分解,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和正常灌溉,影响土壤

结构和农作物根系生长;农膜残片容易随作物秸秆作饲料,混入牛羊等家畜的食物中,造成家畜误食农膜残片而死亡。

湛江仅徐闻一个县每年农膜使用量约400吨,废旧农膜约200吨,除了大部分回收外,也有少部分被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可以减轻农田白色污染,并为市场提供再生塑料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一条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生产线,首先在徐闻县推广示范 0.0080.0090.0100.0110.012 毫米共 5种厚度地膜的回收。

3、项目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将回收来的残膜和市场上购买的残膜或废塑料,通过晾晒、粉碎、漂洗、甩干、挤出、切粒,加工成其他塑料制品的原料。还可进一步生产农田节水系统所需的塑料管、防渗管、工业包装用膜和其他各种塑料制品,还可以以废旧农膜为原料,添加废镍砂、防老剂等生产复合材料井盖等产品。技术路线如下图6-19

6-19:废旧薄膜回收综合利用生产示工艺流程图

4、项目投资和建设周期

本项目总投资 1200 万元。由企业自筹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项目于2015实施。

5、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将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农膜回收目,将回收600吨废旧农膜,年将加工再生塑料颗粒 2000 吨及再生资料产品 500吨,年收入 2000 万元,就良好的经济效益。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将有助于减轻废旧地膜对土壤、农作物、牲畜和卫生环境造成的破坏,减少焚烧和填埋农膜造成的化学污染,在改善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可以再生利用废旧农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创建工作目标中的指标农田废旧农膜回收率提高做出 5%的贡献。

八、农垦区生态旅游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农垦辖区内有丰富的观光田园风光资源,以大面积甘蔗、菠萝、茶叶基地以及风电场等作为风景资源,还有各种循环经济项目可用于环境教育,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寓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绿色旅游业,并以此为带动,发展住宿、饮食、娱乐等多元化服务业以及垦区特产手信农工产品(如菠萝罐头、制糖产品、麻料纺织品、茶叶、畜牧业产品等),盘活垦区土地、景观、农产品等资产,不仅是对垦区循环经济产业网的重要补充,而且可以带动产业整体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极大地提高垦区产业综合效益以及社会发展水平。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宾馆、餐饮、休闲娱乐活动区及道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与农垦区的特色水果种植为基础,白天提供绿色采摘、观光游玩,晚上提供、烧烤、篝火晚会、农家乐等活动内容。项目占地500亩。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投入总资金为3500万元,建设周期18个月,计划于2016年至2018年实施。

4、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总营业收入约700万元,利税230万元,利润150万元。可提供约20个就业机会。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农垦辖区内有丰富的观光田园风光资源,以大面积甘蔗、菠萝、茶叶基地以及风电场等作为风景资源,还有各种循环经济项目可用于环境教育,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寓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绿色旅游业,不仅是对垦区循环经济产业网的重要补充,而且可以带动产业整体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极大地提高垦区产业综合效益以及社会发展水平。


第三节 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

循环型农业布局优化工程,首先将以五化农业为基础优化循环化种植业布局。重点是坚持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将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优质特色产业继续向最适宜区域集中,推进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粮、甘蔗、水果、反季蔬菜、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和产量,提高优质专用农产品的比重,从而发挥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并为种植业资源与能源循环化利用提供必要的条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坚持走节水、节地、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路线,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田、渠、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地力培肥、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节水灌溉设施等方面,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设施化发展和农业资源物质循环利用提供基础条件,从而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协调发展。

遵循“3R”原则,以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循环化)农业为基础,将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养殖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在一定地域或产业园范围内,按照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高效集成,从而形成多产业复合的循环型产业体系。

一、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湛江市到目前为止,分散或小规模的蔬菜种植仍存在很大缺陷,化肥、农药、重金属、激素等含量超标,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形势严峻;蔬菜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不大,生产采标率低,施肥、管理、农药使用不够科学;监管手段弱,监测与追溯体系不健全,产地环境、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监管不足,致使农残超标蔬菜流入市场。

发展以蔬菜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农业经济链。主攻方向是加强特色蔬菜良种繁育和推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无公害蔬菜;强化特色蔬菜产后处理,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培育名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的规划符合《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的整体发展方向,同时也符合湛江市的菜篮子工程发展方向。项目建成后,可增加蔬菜品种和数量,改善湛江的蔬菜供求关系。采用生态养植方法,和规范的企业化管理方式,保证了菜蔬的质量安全。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根据当地的饮食消费习惯,种植合适的蔬菜品种,规划2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包含土地租金、土地整理、农用设备设施、流动资金,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4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

项目于20152016年完成,第一年完成1000种植,第二年扩展1000亩,每年投资300万元。

4、项目经济效益

一期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2000万元,净利润400万元。二期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新增净利润400万元。全部达产后产值约4000万元,净利润800万元。

全面达产后可安排就业岗位约50人。一期可安排30人,二期可再安排20人。另外,本项目还可安排大量季节性用工。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将显著提高当地农产品的蔬菜种植水平,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间接促进当地农民收入,提高资源产出率水平。通过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和生态有机肥的有效利用,有效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提高了蔬菜的安全性。

二、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广东的主要消费肉类是猪肉、牛肉、鸡鸭鱼肉,与北方不同的是,羊肉的消费量不高,这为猪、禽肉提供了充分的市场,利用湛江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无污染的环境优势,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产业,生产高效益、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畜禽产品,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同时对于促进生态重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在农垦垦区红湖、东升、红星、勇士、南华、金星、火炬、友好、丰收、长山、湖光等农场新建11个万头以上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各类猪舍和猪场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配套高床产房、保育栏以及饲料加工设备、自动投料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等猪场配套设施。年出栏商品猪18万头。

2)配套建设年屠宰能力为20万头的生猪屠宰场。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选择合适的廋肉型杂交猪种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有机化、品牌化和循环化的六化模式养殖猪和管理养殖场。

猪粪便每天及时清理,供沼气系统作为原料。猪舍清洗时的冲洗水通过导流沟回流到沼气系统。

屠宰场的血水、冲洗水可导入沼气池制沼气。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3亿元,分5年建设,平均每年投资6000万元。

项目于2014年至2018年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全部建成并达产后,每年总产值约4亿元,净利润70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很好的有机饲料可供家畜食用,还可通过青贮技术制成青贮饲料。规模化养猪,可消耗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从而减少甘蔗叶、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等焚烧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

三、2000头肉牛养殖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近年来肉牛业生产、消费持续增长。广东省是我国牛肉进口大省,进口数量排全国首位,牛肉消费量高,并且在逐年提升。同时广东省的来肉牛养殖业有所发展。肉牛养殖多集中在粤东、粤北,其中以湛江的肉牛养殖业最多,但仍以小规模散户养殖为主,且以役牛居多,养殖效益较低,防疫监管难。所以,有必要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肉牛养殖基地,以满足湛江乃至广东省对肉牛的市场需求。同时,发展肉牛养殖业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拟以原产地品种——雷琼黄牛的保护和开发为重点,建立规模化的养殖基地。依托金牛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在雷州市、廉江市和遂溪县等地,以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改造)项目为重点,逐步建立起肉牛生产示范基地,带动一批养牛大户,形成肉牛标准化生产大产业。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以原产地品种——雷琼黄牛的保护和开发为重点,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年出栏2000头优质牛肉的肉牛养殖基地一个。初期可以通过收购农民的架子牛,然后进行集中养殖育肥,年出栏500头;二期新增500头的规模并开展自主繁育;三期新增1000头,总共达到2000头出栏规模;

2)建设屠宰能力在2万头的肉牛屠宰基地;

3)配套建设检疫检测站、生活办公区等基础设施。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杂交肉牛品种、水奶牛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有机化、品牌化和循环化模式养殖猪和管理养殖场,养殖以品牌命名的高档有机肉牛和水牛奶等系列产品。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于20152017年分三期完成,首期养殖500头,投资约1000万元;二期新增500头,投资约1000万元;三项新增1000头,投资约1000万元。

5、项目经济效益

按每头牛均价8000元算,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6亿元,净利润1800万元。首年销售额4000万元,净利润450万元。第二年新增销售额4000万元,新增净利润450万元。第三年新增销售额8000万元,新增净利润9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很好的有机饲料可供家畜食用,还可通过青贮技术制成青贮饲料。规模化肉牛养殖,可消耗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从而减少甘蔗叶、甘蔗渣、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等焚烧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

四、秸秆和蔬菜种植废弃物加工青贮饲料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农作物秸秆直接作为牛饲料,或者是粉碎后可以作为猪、鸡的饲料添加剂。但焚烧会产生大气污染,按照传统方式还田容易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直接作为牛饲料的消化效果相对较差。

湛江有大面积的甘蔗、玉米、水稻、香蕉等农作物,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如废弃不用一是染污环境,二是浪费资源,三是产生处理成本。

以上这些农产品的废弃物是生产饲料的优质天然原料,通过一定技术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优质饲料,可供畜禽养殖需要。所以,有必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采用适当技术,规划建设饲料加工项目,建立农业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关键节点,实现种植业、加工业和养殖业间的物质循环。

所产生的饲料除供前述养殖项目外,还可向当地其他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使用。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园区和周边种植的特色农作物秸秆、藤蔓、蔬菜废弃物等,通过生物技术进行预发酵,根据废弃物种类和喂养禽畜种类不同,加工成不同类型的青贮饲料。同时,项目配建不同类型的青贮饲料仓库、青贮饲料窖、青贮饲料堆场。在青贮饲料仓储过程中,运用生物技术保持发酵和除菌状态,以便于长期保存和保证饲料品质。

根据周边稻草、玉米秸秆、甘蔗叶、香蕉叶等废弃物数量及地区畜禽养殖对青贮饲料需求,项目规划建设规模为10万吨/年,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产能为5万吨,于20152016年完成。二期增加产能5万吨,于20172018年完成。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由于原料类型不同,及加工后对象不同,青贮饲料采用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略有不同。

鸡青贮饲料只能采用蔬菜废弃物作原料,可以采用直接切碎法或干燥切碎法。直接切碎法是将蔬菜废弃物挑选后,直接切碎加工,配合鸡饲料补充喂养。干燥切碎法是先通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水分含量降至30%-40%时,再移至避光处风干,待水分降至16%17%时,就可以上垛或打包贮存备用。堆放时,在堆垛中间要留有通气孔。或干燥后直接切碎成小块,拌入鸡饲料中补充喂养。

猪青贮饲料则可以采用稻草和蔬菜废弃物作原料。新鲜蔬菜废弃物可直接切碎作猪饲料添加剂,或干燥后与稻草等一起通过粉碎机,加工成粉末转状,再添加到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中,作为添加剂使用。

6-20  青贮饲料加工工艺流程

牛青贮饲料则可以采用甘蔗、蔬菜废弃物、青贮玉米秸秆废弃物。稻草、玉米秸秆、甘蔗叶经收割后,进行切碎,同时喷洒生物发酵菌种,经过搅拌后,即可运输到青贮窖中进行窖藏。或者搅拌后分批进行包装,堆放到仓储中,需要时外运。青贮窖中可以长期保存,外包装堆放时间较短,需要尽快外远到联合体中的合同养殖农户。

利用稻草、玉米秸秆、甘蔗叶加工青贮饲料时,加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相对较为简单。关键技术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生物发酵菌种。菌种需要培育和驯化。青贮料添加生物发酵菌种,一方面可以改善牛、猪等的消化,减少用料,减少甚至去掉畜禽养殖粪便臭味,改善养殖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发酵菌种可以防止蔬菜废弃物、青贮玉米秸秆和果皮等原料的腐烂变质,有利于青贮饲料的长期保存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用地100亩,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含青贮窖建设、加工设备及铺底流动资金等),分两期进行,一、二期分别投资500万元,建设规模分别为5万吨和5万吨。

项目于20152018年分步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产青贮饲料10万吨。其中一期建成达产后产值1500万元,净利润225万元;二期建成达产后产值2100万元,净利润315万元。项目全部建设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600万元,净利润约54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变废为宝,使废弃物变为可用资源,生产成有机饲料,供家畜养殖使用,家畜养殖产生的粪便即可作为制沼气的原料,又可直接作为有机肥回施于农田,真正做到循环利用。

五、广垦糖业集团甘蔗良种培育体系建设项目

1、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湛江是广东省白糖的主产区地区,现有22家糖厂(其中广垦糖业9家),年产糖约90万吨,约占全国白糖产量的10%。广东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股份制糖业在内拥有蜂泉银月伟恒等白糖品牌,自有甘蔗生产基地40万亩,年产白糖约52万吨,约占湛江地区产糖的60%

但湛江目前在甘蔗的良种繁育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健全,通过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可使甘蔗种植增产增效,增收农民收入。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拟建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甘蔗良种健康种苗繁育中心,包括组培室2000 m2,生产性用房1000 m2,智能温室10000 m2以及仪器设备等;二是甘蔗良种一级苗圃基地建设,基地面积4700亩;三是甘蔗良种二级苗圃基地建设,基地面积37500亩。通过原种制备--组培扩繁--假植栽培--一级苗圃繁育--二级苗圃繁育的工艺流程,年生产甘蔗健康种苗800万株,一级苗圃基地产蔗种1.88万吨,二级苗圃基地产蔗种15万吨。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500万元,流动资金估算2500万元。

项目建设周期2年,于20142015年实施。

4、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生产期正常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总成本6756.28万元,年利润2243.72万元,投资利润率21.26%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该项目年出圃甘蔗种15万吨,可供应种植甘蔗面积25万亩,按每亩增产10%计算,即亩增产500公斤,加上宿根蔗一年,全垦区40万亩可增产20万吨,糖分提高0.5个百分点,以每吨甘蔗价格500元计,年增加农业效益10000万元,效益显著。

甘蔗良种健康种苗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将为甘蔗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方向,带动农户种植健康无病甘蔗良种,降低病虫害对甘蔗产量带来的影响,提高甘蔗糖分和产量的同时,促进甘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扩大甘蔗标准化生产,增加甘蔗加工原料,拉动造纸、酒精、有机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


第四节  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和社会建设工程及重点项目

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和社会建设薄弱是制约湛江市循环经济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目前湛江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发展良好,缺点是分散经营,不集中,无规模化效应,循环效应不明显。另外,湛江市的生活废弃物处理水平依然较低,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围绕上述问题加快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和社会建设是湛江市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依托港口资源及大型产业集群的优势,建设一批现代物流项目,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变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构建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体系,提高垃圾运收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压力;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一、湛江市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吴川市再生资源经营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已成为广东省三大废旧物资集散市场之一,颇具规模。经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吴川开发区和海滨、博铺、大山江、梅录、塘尾、振文、板桥等镇(街)。现有从事废旧金属、废旧五金、废旧塑料、废旧轮胎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加工企业1600多家,从事以再生塑料为主要原料的塑料鞋和网具产品生产企业730多家,在吴川本地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从业人员逾10万人,60%从业人员分布在佛山、清远等地。年总经营额逾200亿元,其中发生在吴川本地的经营额约50亿元,已形成了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销售的庞大松散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为做大做强吴川再生资源传统产业,吸纳在珠三角从事再生资源因产业结构调整而返回吴川市经营的庞大生产经营者,发展壮大吴川市区域型再生资源产业规模,政府支持吴川市惠迪再生原料物流园有限公司提出建设湛江市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选址在吴川市覃巴325国道工业长廊、大山江街道、海滨街道。由吴川市惠迪再生原料物流园有限公司承建。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惠迪塑料加工园区、惠迪轮胎加工园区、惠迪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惠迪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园区、惠迪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园区等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员工宿舍楼、食堂、保安室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

项目总规划用地13300亩,国土厅已批建设用地为8182.8亩,总占地面5455 .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33.34万平方米。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投资额为25.8亿元;其中自有资金9.95亿元,基地企业投入5亿元,银行贷款8亿元,土地开发收益再投入2.85亿元。

项目建设期为5年,从20142018年。

4、项目经济效益

预计年产值(交易额)可达400亿元以上,税收超10亿元,从业人员10万人。

本项目税后投资利润率10.82%,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4.2%,财务净现值25675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9.44年。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项目属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规划,对于促进当地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项目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的原则,构筑区域生态工业链,促进两型社会的发展。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企业集群生产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废旧物资充分利用;有利于废旧物资拆解的科技开发和大品牌、大市场的培育;有利于对环境污染的集中控制处理和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项目营运后,将成为再生物资回收(含进口)、拆解、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保税仓)、进出口业务、金融结算、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绿色低碳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基地。

二、餐厨垃圾分类及收集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餐厨垃圾含水率高,富含淀粉、蛋白、油脂等有机物,极易腐败变质,污染环境。同时,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很多有价值成分,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再生,而且也能够避免不正当利用对食品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日处理餐厨垃圾100吨的生产装置及其附属设备,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完善覆盖全市餐饮网点的餐厨垃圾回收网络体系,配备标准化餐厨垃圾回收运输工具。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餐厨垃圾采用源头单独收集模式,严格避免混入有害垃圾、一般生活垃圾和其它垃圾。对餐饮单位的餐厨垃圾实行产量和成分登记制度,并采取定时、定点的收集方式收集。餐厨垃圾应采用密闭、防腐专用容器盛装,采用密闭式专用收集车进行收集。餐厨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本项目采用国际最新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再生处理技术及主要设备,对餐厨垃圾进行破碎分拣和脱水处理后,进入饲料原料生成器,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确保原料的营养成分,经过生成处理后的原料再输送到冷却器,生产出高品质的高蛋白饲料。

4、项目投资和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为9000万元,其中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资金8000万元,餐厨垃圾回收体系建设投资1000万元。项目资金由企业筹措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计划于2015-2016年实施。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蛋白饲料2007吨,生物柴油1022吨。初步估算,项目达产后年利润总额接近1000万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是湛江市循环经济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年回收处理餐厨垃圾3.6万吨,基本上实现了城区餐饮网点餐厨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确保湛江市2017年实现城区餐饮企业废弃物集中回收率98%的目标。

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潜在影响也越加明显。湛江市生活垃圾整体处理水平较低,简单填埋方式虽然简便易行,处理量大,但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造成二次污染,加快推进生活垃圾高效处理直接关系到湛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日处理15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及附属设备,包括建设规模为3×500t /d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2×1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以及相应的环保、电力、化学水处理等辅助设施。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同时采用半干法脱硫加布袋除尘技术及装置,对垃圾焚烧烟气进行处理。

工艺流程图如图6-21

6-21:垃圾焚烧处理工艺示意图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备是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集垃圾焚烧、供热、发电为一体的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该炉型特别适用于燃用劣质燃料,对生活垃圾的高灰分、高水分、低热值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循环流化床不设炉排,以惰性物取代,在炉内铺设一定厚度、一定粒径范围炉渣作为床料,通过底部布风板鼓入一定压力的空气,将床料吹起、滚动、搅拌、翻滚,被吹出炉膛的高温固体颗粒通过旋风分离器和返料器被送回炉膛,形成炉内物料的平衡,流化床内气固混合强烈,垃圾入炉后与炽热的床料迅速混合,垃圾被充分加热、干燥、燃烬。流化床燃烧温度控制在850℃--900℃之间,可有效地提高出口蒸汽的参数,满足发电、供热要求,而且避免了破坏了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环境,从根本上降低了有毒气体产生量。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为6亿元。项目于2014-2015年完成,计划201512月底投入使用。

5、项目经济效益

预计年处理垃圾54.75万吨,年垃圾处理费收入2000多万元,设计年发电量1.85亿千瓦时,可上缴税收130多万元,利润2000多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通过焚烧后,垃圾可以减容90%、减量80%,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占地少、处理彻底、无害化程度高,不仅可有效地解决湛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出路问题,提高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利用率及资源利用率,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焚烧垃圾产生的炉渣经分选、干燥、粉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废水全部回收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用于工艺补水或道路清扫及绿化。

、城市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湛江市排污现状除新建城区外老城区均按照合流制的原则进行排水,实行雨污分流的市政道路 51条,面积为294.78万平方米,其中霞山片区8条,面积为57.96万平方米,赤坎片区10条,面积为11万平方米,坡头片区3条,面积为12.1万平方米,开发区30条,面积为114.68万平方米。老城区大部分排水设施为明渠河沟,致使水体污染环境恶化。

湛江市是水资源短缺城市,造纸业、水产品加工业、制糖业和火电行业等重点污染企业数据众多,排放量大,污水处理压力巨大。如不能有效处理,将带来不可恢复的生态破坏。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汇集排放到渗坑慢慢渗入地下,已经严重污染到非常有限且已处于超采状态的地下水资源,工业污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市区污水处理设施亟待完善。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在东海岛建一座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首期3万吨/日规模;

2)在石化园区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首期10万吨/日规模;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污水厂处理工艺方案:

二级生化处理采用以A/A/O 工艺为主体的处理工艺;三级深度处理采用以高效纤维滤池为主体的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

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污泥脱水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化机械;远期考虑除臭。

管网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承插橡胶圈接口。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6.9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分二期建设,于2014年至2017年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投产后,可避免污染,美化环境,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水平。经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绿化和生产企业杂用水。从而减小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水处理厂是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循环经济对园区发展基础性支撑作用,项目建成后可大幅提高湛江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对环境的生态保户,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60万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9号)中要求:建筑垃圾处置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旧建筑拆除的建筑废物有自发的社会人员分拣,钢筋、木材、玻璃、塑料、整砖、纸张、布等凡是可以卖钱的建筑废物都被捡走,只剩下碎砖瓦、土、混凝土和砂浆块,比较单纯、便于利用。传统的建筑垃圾多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缺少有针对性及更高效率的再生利用率。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湛江市建筑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目前,湛江市建筑垃圾处理水平依然较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亟待加强。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年处理60万吨建筑垃圾的生产线,包括建筑垃圾预处理及再生骨料生产装置,利用骨料墙体材料和道路材料生产装置,及相关附属设备。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在预处理环节,建筑垃圾经人工筛选,将其中的木块、金属拣出后,通过给料料斗至输送机,输送至鄂式破碎机中进行粗破,以到达除铁、风选工艺要求。除铁采用永磁带式除铁器,将物料中的铁屑选出,除铁后的物料至二级破碎工段,在输送过程中由风机对物料进行连续吹风,清理出物流中的塑料、木屑等轻质杂质。二级破碎将物料进行细破,并根据不同粒级要求,对破碎机进料口进行调节。破碎后的物料卸至振动给料机,到针对筛分机进行筛分。在墙体材料生产环节,对各级骨料和原材料分别计量,配料完成后进入搅拌机搅拌,混凝土运至砌块成型机,通过挤压成型坯体,经过表面浮渣去除再经养护,在养护炉窑中放置养护后,再进行码垛及检验等。在道路材料生产环节,不同粒级骨料进行配料,混合料进入搅拌机,粉料、水、外加剂配料完毕进行搅拌处理,搅拌后通过抖合料仓出料。建筑垃圾预处理流程如图6-22所示:

6-22: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生产示意图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为7000万元,资金主要由企业自筹。

项目于2014年至2015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在6000万元左右,利润10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项目建成后,年再生利用建筑垃圾60万吨,该项目的完成基本可以确保湛江市2018年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40%,相关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指标得以实现。

、湛江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废旧汽车拆解行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汽车市场环境,政策影响等多个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汽车消费已经进入普通大众居民家庭的时候,说明当地的车市已经成熟,报废汽车将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建设好废旧汽车拆解项目,将为规范当地汽车管理和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同时汽车的报废处理问题也日显突出,超期服役、拼装上路等问题显著,不当的拆解即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解决好报废汽车的拆解处理,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中,必须面对并需要处理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湛江市汽车保有量特别是近两年来的私人拥有汽车数量迅猛增长,至2013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24.5万辆,按7%的报废率算,每年约有1.7万辆的汽车需要报废。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年拆解能力为10000辆的报废汽车拆解基地,总占地面积40亩,建设拆解车间4500平方米、办公楼3000平方米、成品仓库5500平方米,车辆暂存区9000平方米。对报废汽车拆解后的废旧钢材、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轮胎、橡胶制品、氟利昂、废油液等进行再利用。

2、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作业程序应严格遵循环保和循环利用的原则。由于报废汽车车型不同,均有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也有许多共同内容,因此,在拆解过程中应本着由上到下、由表及里、由附件到主机,并遵循先由整车拆成总成,由总成拆成部件,再由部件拆成零配件的原则,工艺流程如下:

检查和登记à外部清洗à放净油料à先拆易燃易爆部件à总体拆解à零部件à再清洗à检验分类à可用件à修复件à报废件à分类贮存和管理。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00万元,流动资产1000万元。

项目于2015年至2016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4600万元,净利润500万元。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促进当地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的的提升;可有效提高该区域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能力;社会效益显著,环境影响较小,能耗较小,有利于推进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广东粤西再生资源海关监管场所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吴川市经济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2011年,吴川市外贸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良好势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5016万美元,同比增长32.53%,实际利用外贸255万美元,同比增长55%。但吴川市现有的公共保税监管仓设施场地空白,使不少企业在异地租赁保税仓库,加大了企业运作的难度和经营成本,这是影响吴川外经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项目的建设将能为吴川市企业提供高效的保税物流服务,提高企业应对对外贸贸易增长需求能力,降低企业运作的难度及经营成本。项目建成将成为一个高效、通关便利保税物流中心,并提供相应的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吴川市整个物流行业水平,特别是提高进出口贸易的物流效率,将吸引到更多的外向企业到吴川市投资发展。

项目拟由吴川市惠迪再生原料物流园有限公司出资建设。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建成后主要具备以下功能:再生资源查验功能;综合车检功能;保税仓储功能;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功能。辖区职能包括;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银行金融服务,物流仓储,配送加工,办公,信息服务和生活配套等。

总占地面积:467.1亩(311396.9m2);

总建筑面积:166200m2,其中综合大楼13000m2,查验大楼面积:2900m2,仓储137000m2,库房、熏蒸房5300m2,生活配套用房8000 m2

再生资源查验区年查验量:400万吨。

综合车检场年查验量:12万标准箱。

保税仓储区年流转量:200万吨。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1)建筑标准

本项目建设尽量采用现代化高新成果,使建筑达到良好的表现形式、较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展示价值。

各建筑区域采用相对完善和适度的现代化管理,展示现代科学技术在仓储物流中心的综合应用。

通过建筑设计上的组织,场所营运管理,注意加强各部分的有机联系。

仓库的设计、选材和布置,必须符合不同的功能要求。

2)道路标准

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的道路网规划指标,结合本项目运输的需求以及地形地貌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等,区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6-2

6-2:保税物流中心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类别

总长

m

红线宽度

m

设计荷载

设计车速

(千米/小时)

横断面型式

1

干道

1991

15

-20

-100

30

二块板

2

支路

1400

12

-20

-100

15

一块板

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路面设计轴载为BZZ-100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本项目总投资50670万元,其中,土地费5293万元,建筑工程费19655万元;堆场、附属工程、水电、消防、道路绿化等9403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7199万元,其他费用6080万元;基本预备费3040万元。

自有资金15670万元,占31%,银行贷款35000万元,占69%

项目于2014年至2015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该项目运行后,年经营收入41108万元,年利润总额32246万元(所得税前),年税金及附加3618万元,所得税8062万元。投资利润率64%。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所得税后)47.6%,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FNPV(所得税后)18570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限pi(所得税后)2.2年。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在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设立海关监管场所,将是完善该产业基地的功能配套,提高该产业基地的档次,促进该产业基地健康快速发展的举措。而现代物流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与高科技、金融业并驾齐驱为目前三大朝阳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在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海关监管场所,促进吴川对外贸易,加速吴川经济发展很有重要意义。

、循环型示范社区和美丽社区建设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循环化发展是循环经济社会体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循环型社区是循环经济理念在社会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强调社区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规律,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实现社区建设、社区运营、居民生活全过程的资源减量化和废弃物合理回收,循环经济观念贯穿于居民消费和生活之中,社区具有崇尚绿色和生态文明的氛围,同时循环型社区还具有宜居、和谐等特点。

目前湛江市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与循环型社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开展循环型示范社区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湛江市循环经济整体水平提升。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选择 3-5 个社区,开展循环型社区改造。

根据本地区域特色、资源条件、发展阶段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参照国内先进循环型社区建设经验,建设节能、节水、环保的循环型示范社区。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计划投资 5 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专项资金。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BT 等项目建设模式。

4、项目经济效益

循环型示范社区建设是湛江市循环经济社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循环型示范社区通过引入先进的生态理念和设施实现了能源、水等资源节约使用,达到了生活废弃物高效回收,为居民生活和相关企业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循环型社区建设具有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循环型社会建设在居民生活中所导入的循环经济文化理念将对推进湛江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项目开发将极大促进湛江市循环经济文化的推广普及,增强广大居民循环经济意识,对绿色出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以及污染物减排等指标的完成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贡献和推动作用。

、循环型村镇美丽乡村建设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农村循环化改造符合城镇化进程的规划方向,能够充分利用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能够发展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形成城乡融合、功能多样、生产集约、开放循环的城镇特点。该项目的实施还将促进湛江市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还能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改善农村地区生存环境状况,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按照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探索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子。

推动农村和农业土地集中,发展基于五化农业的循环型农业;节约建设用地,统一规划并集中建设住宅,配套完善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生活垃圾收集、集中供热等循环型公共基础设施;发展以秸秆烟化供气或集中汽化为关键节点的供暖供气和炊事用气替代,发展种植、养殖废弃物饲料化或肥料化项目,实现村内物质闭环循环利用;建设规模化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商贸设施;建立农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基础成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引导农民向农业工人、商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转型发展。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1.1亿元,于20152020年实施。

4、项目效益及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项目建设将对位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即都市农业区构建集生产和生活为一体、城乡一体循环化的城镇化格局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极大促进湛江市循环经济文化的推广普及,增强广大居民循环经济意识。同时还能实现村庄废弃物的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和村内物质和能源循环利用。

十、路灯节能改造和城市道路照明节能降耗项目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积极推行绿色照明计划是节能降耗和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照明管理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道路照明节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节电14.6%。但总体上看,我国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城市绿色照明比例偏低,还不能适应节能减排的形势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推进绿色照明的发展,加大高效照明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全面节能改造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照明环境,提高绿色环保标准,大大降低城市道路照明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加快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半导体照明(LED)产品,促进节能减排,拉动LED照明及相关产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2]113号)和湛江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对湛江市城市道路照明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对全市路灯进行改造,全部使用LED光源。建成路灯远程控制系统中心机房及相应的监控系统,对全市主干道道路照明设施实现远程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LED路灯是一种基于半导体PN结形成的用微弱的电能就能发光的高效固态光源,在一定的正向偏置电压和注入电流下,注入P区的空穴和注入N区的电子在扩散至有源区后经辐射复合而发出光子,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LED路灯一种固态冷光源,具有环保无污染、

耗电少、光效高、寿命长等特点。

路灯远程监控系统一般分为3个部分:.

单灯控制器。控制路灯开关、亮度调节、温度采集、湿度采集、亮度采集、计算电流电压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等。单灯控制器分为模块式(内置灯具中)和外挂式(可内置灯杆中),分别对应路灯企业和工程商的使用。

集中控制器。路灯时序调整、数据记录、报警处理和发送。负责控制网络的运行,将监控中心的命令下达给单灯控制器,将控制器及线路信息反馈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实现通过监控软件对不同变压器下的集中控制器进行远程数据访问和控制,包括参数配置,控制命令发送、现场灯具状态收集等。能够显示路灯状态(亮度、温度、湿度、电压、电流、功率和功率因数)信息,能够远程控制路灯的开关和调节路灯的亮度,可以实现时序调度事件、读取数据记录、监视事件和报警应答等操作。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投资1亿元,项目采用BT投资模式。项目于2014年至2016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据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年节能800万度左右,同时能够实现道路照明高效管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有助于湛江市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对于推进湛江市城市照明系统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节 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

创新是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循环文化的普及是循环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提升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循环经济先进技术和模式,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推广绿色生活、节约型消费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循环经济文化氛围,是湛江市全面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内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湛江吴川市再生资源经营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已成为广东省三大废旧物资集散市场之一,颇具规模。经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吴川开发区和海滨、博铺、大山江、梅录、塘尾、振文、板桥等镇(街)。现有从事废旧金属、废旧五金、废旧塑料、废旧轮胎等废旧物资的回收、加工企业1600多家,从事以再生塑料为主要原料的塑料鞋和网具产品生产企业730多家,在吴川本地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从业人员逾10万人,60%从业人员分布在佛山、清远等地。年总经营额逾200亿元,其中发生在吴川本地的经营额约50亿元,已形成了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销售的庞大松散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建立再生资源的信息交换平台,为湛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工提供一个有力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有助于湛江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发展。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立集信息服务、采购交易、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的企业废旧资源信息交换与服务平台,及配套机房、设备、线路等设施。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含以下几点:

1)企业形象。

在网上发布基地内的企业动态、行业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检索企业产品和浏览。具有如下的应用功能:静态介绍性图文信息、简单的信息发布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所有的操作都有权限控制,必须经过事先处理和授权,权限可以由管理员修改)、企业架构信息(主要是各分支机构的职能介绍、办公地址等)、完整的后台系统管理。

2)客户服务。

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在线的交流功能,增加与客户沟通渠道,使网站成为基地为客户服务的一个便捷的窗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各种产品咨询、反馈与投诉、技术支持、行业信息、产品展示、网上竞价、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实现如下主要功能:企业动态信息、新闻采编发布系统、网上咨询反馈及投诉系统、网上调查系统、网上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相关下载服务系统、论坛系统、会员系统、网上交易、竞价系统、功能强大的综合后台管理系统。

3)信息交流。

为基地内企业产品价格行情、供需信息的传播渠道;产品货物运输配载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服务中心;产品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服务中心;交易中心内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渠道。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预算为2000万元,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建设,IT硬件设备和场所投资,办公场所建设。

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于20152016年间完成。

4、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约5000万元,创造利润800万元,净利润500万元。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通过建立再生资源的信息交换平台,为湛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工提供一个有力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可有效推动湛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提高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同时对湛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具有示范意义。

二、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只有区域内各生产环节、消费环节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物质流之间的相互平衡和废弃物的高效利用,而这种物质流的平衡需要信息流的完善作为支撑,信息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效、快捷、完备的信息化平台既是循环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循环经济体系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湛江市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传统信息沟通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园区为主体对全市循环经济体系进行信息化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废物源头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建立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系列数据,进一步增强了数据汇总的正确、可靠性和长久存储的安全性,为全市循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循环经济信息平台还担负着循环经济宣传和循环经济文化推广职责。通过相关平台,及时宣传废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推广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帮助企业高效、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包括工艺改进、原料来源,产品市场等信息,挖掘周边潜在的客户资源、原料市场;帮助公众迅速了解本地区的现状,增强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监督,提高广大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了解,逐步树立循环经济意识,提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全市循环经济文化的发展。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积极引入物联网和远程信息采集技术,建立覆盖各园区、再生资源市场、大型商业设施、农业产业园、主要餐饮企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回收站点的循环经济信息网络,依托湛江市循环经济主管机构和开发区管委会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信息管理中心、废弃物交换中心、循环经济信息宣传中心等。

3、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循环经济信息管理和服务中心。循环经济信息共享平台,循环经济数据中心,循环经济业务系统,循环经济信息发布系统,循环经济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循环经济信息平台运行管理制度。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形成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安全可靠、支持各循环链、重点工业企业、主要农业产业园、大型服务企业与园区管理部门和全市循环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交互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废弃物进行实时信息采集。

业务应用平台。通过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统计应用软件的规范化工作,基本实现统计应用软件的功能化、模块化、组件化、系列化,建立起标准规范统一、功能模块清晰、方便基层工作、支持循环经济统计核心业务的统计、废物申报、信息查询、法律咨询、市场信息等。

循环经济统计信息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和公布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技术、信息和相关知识,提供循环经济行政管理网上服务,为广大公众开辟循环经济互动交流平台。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无线通信网系统等组成。

4、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总投资 1 亿元。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和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于20152016年完成。

5、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是湛江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基础类项目,项目建成有助于增强循环经济体系之间的信息交流,全面提升湛江市循环经济运行整体效率,促进物质高效循环,同时极大推动循环经济文化宣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开展对于促进循环经济整体效率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湛江市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等指标完成均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项目对循环经济特色宣传活动开展、循环经济公益片和宣传材料制作播放、循环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完善均具有直接贡献。

三、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平台

1、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是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湛江市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是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民间资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适合湛江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

大力整合湛江市现有科技和社会资源,以院地院企合作为基础,由开发区管委会、宝钢、中科石化、循环经济协会共同组建湛江市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平台。开发区管委会提供孵化器用地、政策指导及基础性服务,宝钢和中科石化对入孵项目提供市场指导和帮助,湛江市循环经济协会。

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研发机构建设:主要是对研发机构的改造和设备更新,对湛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加强充实。

标准化厂房建设:开发区管委会提供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厂房,用于循环经济科技型项目的孵化。

实验室建设:主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和科技项目的通用实验室。

监测体系建设:以湛江市技术监督局质量检测中心和市循环经济协会为依托,逐步与国内外有资质的循环经济分析测试机构建立联系,不断完善湛江循环经济产业的分析测试体系。

院地院企合作平台建设:以建立联合实验室、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联合攻关、产业发展规划等为内容,为湛江循环经济研发及孵化器建设构建智力支撑体系。

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当地冶金类专业院校设立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实施循环经济人才培养工程 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撑。

3、项目投资及建设周期

项目投资计划8000万元,资金主要来自政府专项资金。计划于20152016年实施。

4、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对于提高湛江市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实力,促进科技成果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强循环经济领域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湛江市循环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本项目属于循环经济发展基础类项目,以增强区域循环经济基础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题。项目建成后,以炼钢、石化、农业等领域的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主要内容,重点开发炼化提纯、尾矿再选、废弃物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对于湛江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产出目标、节能降耗目标、再生资源利用目标以及钢铁产业链中加工回收率目标的完成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六节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其他项目

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尽管湛江市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仍需要众多领域的相互配合完,全方位推进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建设。除了上述四大工程36个重点支撑项目之外,湛江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还还包括21项其他循环经济项目(如表6-3所示),投资总额达52.45亿元,全面构建多层次循环经济体系。


6-3:自主实施循环经济项目

序号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投资万元)

项目所处阶段

建设期限

效益

1

湛江建树石化公司

 

10万吨/年低芳白油料异构化综合利用项目

10万吨/年加氢裂化尾油处理能力,产品主要为润滑油基础油、白油、低芳溶剂油。

19256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5-2017

综合利用尾油,延长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2

湛江天恒有色金属公司

 

天恒废渣和天然砂加工建筑砌块项目

拟引进的环保建筑砌块生产线,拟利用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水泥加工环保砖

350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5-2017

充分实现了炉渣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根据市场变化生产砖、砌块、混凝土以及轻质建筑材料,适应湛江开发区周边区域道路交通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湛江中冶环保设备公司

 

湛江中冶环保设备修造及科研生产基地项目

环保设备加工生产和修理,环保技术设备研发

12545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5-2017

实现废物循环利用。

4

上海交运集团,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宝交配套湛江钢铁资材备件物流及车辆检修中心项目

宝钢湛江钢铁工程厂内汽车、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维修及汽车检测业务

16350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5-2017

实现废物循环利用。

5

中冶宝钢

中冶宝钢工程机械BOO项目

宝钢湛江钢铁厂内工程机械采购、运营、维修

9600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5-2017

实现废物循环利用。

6

湛江天恒有限公司

 

恒翔机械设备制造项目

本项目年需主要原材料是钢板、型材、不锈钢、铝材、铜等1.1万吨,主要产品是各类机械、结构件(如:各种钢辊、镀铬辊、喷漆辊、橡胶辊、轴承座、矿石斗、工具箱、辊架等),年生产1.05万吨机械和结构件。

5000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5-2017

延长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7

广垦

剑麻废水生物制药项目

利用剑麻废渣废水为原料提取有效药用成分,进行生物制药

23000

项目已经开展

2013-2014

 

8

湛江科隆水产有限公司

 

水产品下脚料综合利用

充分综合利用在南美白虾、罗非鱼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鳞、鱼鳍、鱼尾、鱼骨、虾壳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为原料鱼的40%-55%,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胶原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将鱼头下巴部分可制成罐头食品,鱼头、鱼皮、鱼鳞、鱼鳍、鱼尾、鱼骨用于粉碎后制造鱼粉,虾头虾壳被用来加工成饲料。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下脚料。

3000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4-2017

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下脚料,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原料价格优势,可降低主导产品成本,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保持环境,减少废水、废物排放,取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9

 

东海岛红星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

清理淤泥,整治水环境及周边堤坝建设,防止水库污染,改善水环境

2000

项目已经开展

2011-2015

水环境是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体现了循环经济对园区发展基础性支撑作用。

10

 

东海岛五一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

清理淤泥,整治水环境及周边堤坝建设,防止水库污染,改善水环境

1500

项目已经开展

2011-2015

水环境是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体现了循环经济对园区发展基础性支撑作用。

11

 

绿塘河综合治理工程

河道截污、清淤、完善
污水收集管网等

1380

项目已经开展

2011-2015

水环境是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体现了循环经济对园区发展基础性支撑作用。

12

 

环境监测能力达标建设

相关的仪器设备购买

600

项目已经开展

2011-2015

购进常规监测仪器,初步具备常规监测能力达到三级站建设要求

13

 

遂溪县Y699线榄罗湾至官湖村委会公路路面大修工程

新增三级公路5.9公里

626

项目已经开展

2014-2015

 

14

 

X688线官田龙至南亭公路路面大修工程

改建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级公路8.7公里

1700

项目已经开展

2014-2015

 

15

 

建设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

建设9座人工鱼礁,建成礁区面积3963.2公顷,制作礁体7564个,投放转产转业渔船28艘,购置礁区执法管理艇7艘;建设硇州和雷州乌石二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2座人工鱼礁,种植吊养大型海藻93苗,增殖放流大黄鱼苗40万尾、杂色鲍40万粒

7810

项目已经开展

2012-2015

 

16

 

湛江流沙湾生态修复项目

红树林湿地重建生态修复1000亩,新种植海草场500亩,修复退化海草场500亩,种植海藻场200

1500

项目已经开展

2014-2016

 

1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气体(沼气)综合利用项目

对现有的一期填埋区(垃圾堆体约为100万立方米)和二期填埋区(垃圾堆体约为100万立方米)垃圾库容实施填埋气体(沼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场主体工程、渗透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生产生活管理区等

8300

项目已经开展

2013-2015

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改善遂溪县卫生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8

广东惠侨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

 

奋勇高新区污水处理工程

拟满足奋勇工业园区进驻企业污水排放需要,防止水体污染,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园区竞争力,实现奋勇高新区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14200

已完成三通一平

2014-2016

 

19

北京汇新恒信能源科技湛江分公司

奋勇高新区生物质能源蒸汽供应

利用生物质能源满足奋勇工业园区进驻企业的热能蒸汽供应,年节省20万吨煤炭减少40万多吨二氧化碳排放

5000

已完成三通一平

2014-2015

 

20

广东惠侨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奋勇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项目

改造提升奋勇华侨农场职工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同时打造绿色节能建筑样板工程,促进奋勇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41066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4-2016

 

21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华能湛江奋勇高新区燃气热电联产项目

一期工程拟建两台9F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满足园区用冷用热需求,作为园区基础产业,吸引用热企业入园,为粤西提供电源支持。

350000

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2016-2018

 

 

524500

 

 

 


第七章 管理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为切实做好湛江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保证《湛江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实施方案》顺利实施,湛江市强化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湛江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涉及不同部门和跨区域事项,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例会,沟通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统筹全市资源,加快推进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工作。

领导小组在湛江市经信局设立循环经济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强化其职能,充实人力,理顺机制,发挥效能,负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对联席会议确定事项进行督促落实,定期向联席会议报告循环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根据创建目标要求,循环经济办公室每年制定工作方案,并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区、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及主要企业,协调推进循环经济具体部署和负责各项日常工作。特别是在建立跨企业、跨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方面,帮助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共生组织和产业链。

第二节 制度保障

一、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有关政策,结合湛江市具体情况,尽快制定《湛江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统一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若干关于加强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物资源化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完善循环经济龙头企业扶植、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等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支撑。

二、完善循环经济地方配套规章制度

研究制定湛江市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配套规章制度,建立起促进循环经济的环保监管、市场准入等倒逼机制,逐步将湛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1、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绿色社区标准,以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污染控制标准,加强对废旧汽车、家用电器、轮胎、电池、农业废弃物等再回收利用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目录,探索建立标准标识管理制度,实施再生利用产品标识制度。

2、制定循环经济项目准入门槛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循环经济项目许可证制度。从环保节能、科技含量、投资强度、投资规模、产业导向等方面入手,严格设定分行业投资项目准入门槛,确保新建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对各类资源的集约有效充分利用。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全市排污浓度的总体水平,控制排污许可证的发放量不突破该总体水平。

3、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和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明确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在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责任,工业废弃物和产品包装物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处理;建筑废弃物由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回收处理。完善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处理机制和设施。对垃圾排放单位和居民征收集中处理费用。

三、健全循环经济监管体系

立健全市、县两级部门联动配合的循环经济监督管理体系,改革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基本统计制度和以物质流账户为主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将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纳入各地经济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和创建示范市的监督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和上下游衔接保障机制,严格按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考核,促进创建工作整体协调推进

第三节 政策保障

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湛江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地方政策体系。

一、土地优惠政策

对技术密集度高、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处于关键节点位置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从事基础性循环经济服务的企业、公共基础设施等用地优先供给,在土地利用的价格方面给予优惠。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所有新上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实施用地审批照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优先保障项目用地。

二、投资与财税优惠政策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涉及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企业,给予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待遇。

市财政设立循环经济专项基金,经费额度根据需求和当年财政收支状况报政府审定,用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产业化示范试点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三、金融支持政策

创新金融扶持模式,引导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循环经济建设以解决重点行业、关键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参与、社会投入的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对循环经济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信贷投放,鼓励辖外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有上市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并予以积极支持。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类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贷款担保机构对循环经济类项目进行担保,激励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对循环经济类企业贷款的抵押条件,积极促进发展中小企业联保,通过政府协调和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强化政府绿色采购的功能和作用,制定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措施,将节电、节油、节煤、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等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动态调整政府绿色采购的范围和对象,引导和鼓励绿色消费。政府带头在全社会营造健康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

第四节 技术保障

一、建立循环经济科技平台

依托国内外循环经济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针对湛江环境和资源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支撑能力。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资源替代、共生链接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推广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物质代谢重组技术。

创新机制、完善政策,鼓励高水平人才以多种形式参与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综合利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基层培训机构、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生产从业人员的循环经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循环经济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程度。

二、健全循环经济信息体系

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推广循环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充分利用湛江市循环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智囊团技术特长,为湛江市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加强循环经济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

第五节 宣传保障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主体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积极引导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工作顺利推进。积极采取咨询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及通过湛江电视台、湛江政府网站、信息交换平台、访谈、通信、问卷、热线电话和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向公众公开湛江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湛江市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教育基地的创建工作,进行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教育,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共识,为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营造浓厚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八章 示范创建后的进一步提升措施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称号的获得,是对湛江市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是推动湛江市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湛江市将在《广东省湛江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4-2018)》的指引下,进一步提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

根据我国经济的新常态特点,结合湛江实际情况,重新认识、理解循环经济理念和内涵,把握循环经济的湛江特色,创新发展理念,为湛江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创造更多的领域和资源条件、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引擎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针对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市创建工作实践,分阶段全面评价和总结创建工作的得失和创建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科学规划下一步行动方略和可行的目标任务,确保方案中各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总结典型模式,分类示范推广

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全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过程中遴选出行业、企业、社区等典型模式,作为市级循环经济示范点创建重点,按照不同类别,有针对性的制作发行召开现场会、案例书面资料总结、媒体宣传等各种有效方式加以宣传推广,带动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构建和绿色循环文化的普及。

三、加强动态监管,持续常态创建

为保证湛江市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对全市循环经济的考核管理实行半年一考评,一年一审核的动态管理制度,在抓好典型模式作用发挥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育新的示范模式,将提升老典型模式与培育新典型模式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启发、相互竞争,产生持久广泛的集群效应。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循环效率

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循环经济深化发展中的疑难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鼓励创新技术合作组织方式,提高技术研发效率。使循环经济发展真正转向依靠技术创新支撑、高值高效循环的良性发展路径。

五、加强制度创新,培育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快林权、土地流转、海权改革、工农复合循环经济联合体组建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为湛江市循环经济示范市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化林权改革,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和林业社会化服务制度,优化政策环境,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实现林业改革发展,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探索和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业主租赁经营、大园区+小业主两股一改等多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开展海权体制创新,加大对海域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力度,完善海域使用权出让的各项法规、规划和管理制度,发挥规划和市场在海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东海岛及周边区域作为试点,开展填海造地项目申报及市场化出让海域使用权试点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市场决定、储备管理、计划出让的思路,根据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海需求,有计划地落实海域资源空间布局及时序安排,确保临港产业发展用地。

积极探索工农复合循环经济联合体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引领作用,根据不同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建立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以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入股的管理完善的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形成龙头企业+银行+农户(合作社)三位一体无废高效的跨企业、跨农户循环经济联合体模式,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扩大就业,完善服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发展。